手机装个匹配软件,司机一月多赚几千块 货运App如何让改变发生

28.07.2015  18:31

本报制图/卢浩

7月20日,江苏货车司机李伟强刚刚把一车货送到成都货主手中,手机便收到一条新货源推送信息:“36吨食品,成都运往昆山,7月21日装货。”货主参考价为每吨380元,李伟强以360元的报价成功抢单。

公路货运App,就像打车软件一样,能让车货匹配。货主、物流企业可以在此发布货运需求信息、调度承运车辆,货运司机则能在此找到更多机会。

货运App的兴起,让司机们更容易接货。它究竟会多大程度改变公路货运?

□本报记者 赵若言

降低货车返空率减少超载超限可能性

货车司机陈小满干货运已经七八年了。以前只要没在路上跑,他都会“”在新都的物流园里,蹲守着看小白板上随时可能放出的最新货源信息。但上个月开始,他就不再在物流园里乱晃了。他在手机上装了一款货运App,“一个月下来,多赚了几千块钱。主要就是找货效率提高了,比以前靠蹲守小白板,多拉两三趟货。”陈小满说,在家里就能接到货,省下了进物流园的入园费、停车费等。

成都中浩物流有限公司目前只做成都-长沙的专线运输,但是总经理黄全军最近也在手机上下载了好几个货运App,“只要有新的组织货源的渠道,我都不会放过。”接下来,黄全军打算开通成都至重庆的专线,“通过App找货会成为我们一种新的揽货方式,作为对传统方式的补充。

成都蕾达货运有限公司总经理雷德才还有更深一层的考虑:“如果通过货运App能够降低空返率,成本降下来了,哪个还愿意超载超限?

减少中间环节提供一站式服务

物流企业正在抢滩货运App市场。

四川宏图物流股份有限公司今年4月研发的“拉货宝”正式上线,陈小满就是其近6000名注册司机之一。在该公司相关负责人李然看来,如果仅仅是用App去取代小白板,充当传统物流商业模式中的信息中介,还远远不够。“信息中介可以随时被替代,没有核心竞争力和长久生命力。”“拉货宝”想要打通货主与司机之间的壁垒,搭建一个货主可以直接预约司机的平台。“让发货接货变得像淘宝购物一样简单。”李然说。他们的策略,是尽量发展货主,聚集尽可能多的货源。李然说,只要有货,不怕司机不来。

四川物联亿达科技有限公司运营部经理关赏轩最近在频繁拜访省内有物流运输需求的生产性企业,希望他们通过公司旗下的两个App来发货。“把他们聚集起来,货源就不愁了。”经过两年多的发展,两个App已拥有近7000名货车司机和4000多个物流企业。

关赏轩认为,货运App一方面通过减少中间环节,拉近了货主与货车司机的距离,另一方面,延长了货运产业链,并让每一个环节的附加值得到提高。“一个App在手,货车司机的运费担保、账务结算以及吃、住、行、购、娱等系列需求,货车的停靠、维修、加油等都可以通过App得到一站式解决。

缺乏市场龙头行业影响有限

北京启明星辰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西南区副总经理罗春不是物流从业者,但他却从货运App中看到了商机。“根据货运App发生的大量交易,可以编制出公路货运价格指数,为整个市场提供参考。

还有别的IT企业在进行货运App的开发和运营,看重的也是技术和数据的价值。“这些数据的确有价值。”省现代物流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文德华说,当货车司机的用户数达到一定数量,覆盖到一定范围,每个司机的运输线路、喜欢运输什么货物,不同地区的货物流向,都可以通过大数据反映出来。随着用户的快速增长,国内物流版图可以看得更清晰,未来甚至可以具体到每个月精准指挥货车司机集中到哪个地区拉货。

文德华看好的是另一个可以通过货运 App洞开的巨大空间——车联网。

此前,我们联手四川北斗星车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对协会会员单位所拥有的约8万辆重型货运车辆加装该公司免费提供的汽车卫星定位装置,也就是车载‘黑匣子’。”文德华介绍,“黑匣子”可以把记录到的行驶数据加载到货运App上,货主可以时时了解到货物动态,“技术上已经可以实现,货运App可以成为车联网的一个接口。

西南交通大学物流研究院院长张锦认为,就跟之前的打车软件风起云涌一样,之所以会有这么多人扎进去做货运App,就是因为他们意识到货运App是一个接口,“可以连接很多想象。

关赏轩认为,目前货运App还无法承载太多功能,“如果不能聚集货源,把车货配这个基本功能实现好,其他一切都是空中楼阁。

张锦也认可这一观点。“我自己手机上装的App就有10多种,每天信息满天飞。为了吸引用户,不少软件都推出了非常有诱惑力的活动,有与运营商联手的,装系统免费送手机、有装系统达到交易频次的送油卡,有送现金的,与滴滴、快的价格战类似,都是为了抢用户。

货运App,与打车市场不同,目前尚未有一个市场龙头。“这导致现在的货运App像一个个信息孤岛,没有互联互通,那么对整个公路货运的影响也只能是局部性、区域性的。”文德华说。

短评

传统产业的互联网焦虑

□简单

不在互联网中爆发,便在传统行业中沉沦。用这句话形容一些传统产业的“互联网+”焦虑,一点也不为过。钢铁企业纷纷“触网”,公路货运App层出不穷,两个传统行业,殊途同归。对于部分产业来说,“互联网+”可以打开蓝海,锦上添花,但对于像钢铁这样的产能过剩行业而言,“互联网+”的背后,也许是蹒跚的步履和沉重的心事。

“互联网+”的好处显而易见。无论是钢铁业,还是公路货运,“触网”能减少流通中间环节,有效配置资源,节约经营成本,提升企业利润。各路企业甚至外来资本试水“互联网+钢铁”、货运App的逻辑正在于此。

“互联网+”的难点同样显而易见。互联网电商具有赢家通吃的特点。单个或几个企业联合做一个电商平台,无疑面临经营成本高企、市场推广难度大等风险。一旦不能成功,便可能面临主业和“互联网+”的双重困境。钢铁电商龙头上海钢联,今年上半年预亏1亿多元,可见钢铁业的“互联网+”之路并不平坦。公路货运App,见效或许比钢铁业“触网”更快。但如果没有一两家全国龙头或区域性龙头平台的出现,当下的成长势头也不可持续。

传统产业迫切需要“互联网+”,但实现的路径可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