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猪头”污染“德国猪肘”,冷链防疫别掉链子

26.11.2020  03:50

  原标题:“北美”污染“德国猪肘”,冷链防疫别掉链子

  11月25日,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米锋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近30天,我国累计新增本土确诊病例98例,多数病例来自聚集性疫情,疫情传播呈现出“从物到人”和“从人到人”并存的特征。其中,进口冷链食品核酸阳性检出率明显增高,波及省份增多,涉及产品范围从海产品到畜禽肉类产品,进口物资被病毒污染范围从冷链食品扩展到集装箱。

  尽管这一波疫情集中发生在进口冷链食品,目前波及范围也只是若干省市,但影响不容小视。天津、上海等地发生的疫情表明,目前在冷链、物流行业,一些企业在防疫管理上仍存在较为明显的不足。随着天气转冷,进口冷链食品以及相关产业应该全面提高防护,防止疫情趁“”而入,守住来之不易的防疫成果。

  从发布会上披露的情况看,目前的新冠病毒固然喜欢潮湿、寒冷的环境,因为在这样的环境下更容易存活,但相关冷链作业随意、不规范,也是导致发生疫情的重要因素。

  据天津市疾控中心相关人士披露,天津海联冷库的疫情源头是北美猪头,但该库出库的一批德国猪肘此前也在山东德州检测出外包装呈核酸阳性,循迹排查后发现,原来,搬运过猪头的搬运工转天又穿着同样的衣服,戴着同样的手套,没有消毒,继续出库猪肘,从而造成病毒污染。换言之,因为搬运工防疫措施不当,导致“北美猪头”污染了“德国猪肘”。

  上海此前也公布了近期新增2例病例的溯源情况,流调发现,被感染的2人曾共同进入并清理过一个自北美地区运返回沪的航空集装器,该容器内部环境潮湿,清理时2人均未佩戴口罩。

  可见,这些病例都与操作不规范有着直接关联。不戴口罩、不换衣服、不及时消毒,这些弊病都需要深刻检视,而这背后均反映出相关管理者和一线员工防疫意识不高、对疫情严重性估计不足的问题。

  应该看到,随着冬季来临,以及防境外输入压力的持续存在,疫情防控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新冠病毒的凶险往往出乎人们的意料。以此次天津139号病例为例,其是一名货车司机,全程没有参与搬运猪头,却也感染了病毒。流调发现,猪头在出库时外包装散了,滚落到了地上,司机参与捡猪头,因而被感染。虽然这样的事情有一定的巧合,但如果做好防护,感染的概率也会大大减少。

  近期,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相关部门出台了政策措施和技术指南,部署加强进口冷链食品预防性全面消毒、货物源头管控、生产经营过程防控和从业人员防护等。

  这要求,各地各部门需严格按照相关制度和技术指南,做好进口冷链与物流管理,切断疫情传播。这其中,相关企业尤其要守土有责,做好对进口冷链食品、包装以及运输工具的全面消毒与监测工作。在对员工的日常管理上,也要严格防疫制度,要求员工在流程操作中务必做好个人防护与消毒工作,做到“无防护不上岗”“非健康不上岗”。

  目前境外疫情仍在蔓延,今年的冬季面临着一次大考,在继续坚持“”“”同防的背景下,进口冷链仍是防疫重点。如何通过这次大考,考验耐心,考验决心,也考验着防疫管理的颗粒度。而这需要全链条责任的压实,这点来不得丝毫疏忽大意。

点击进入专题: 聚焦天津新冠疫情

责任编辑:刘光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