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北改”助推教育均衡 走出家门口就读好学校

04.11.2014  08:33

  “北改”区域已实现民生明显改善。棚户区、老旧院落改造改善了居民的居住条件,拥有优质资源的中小学校在区域内设置,医院、卫生院的布局使就医更加方便。

  核心

  提示

  作为成都最大的民生工程,历时近三年的北改已初见成效。

  “北改”启动之初,成都明确提出:北城改造是成都市民反映最强烈、最集中的民生问题,是直接关系一百多万城北居民生活环境、影响一千多万成都市民生活品质的民生大计。要通过“北改”工程,用几年时间建设一个畅通城北、安居城北、宜人城北。

  经过近3年,再访城北,“北改”区域已实现民生明显改善。棚户区、老旧院落改造改善了居民的居住条件,拥有优质资源的中小学校在这里设置,医院、卫生院的布局使就医更加方便,道路路网密集度提升使出行更便捷……曾经形象最差、交通最拥堵、治安最复杂、城区面貌反差最大的城北,正华丽转身。

  日益蜕变的城北,正与城东、城西、城南一起,形成一个均衡科学发展的现代化成都,并以此新面貌,迎接历史发展的新机遇。

  对于家住城北龙潭片区的家长们来讲,今年有件大喜事。从幼儿园,到小学、初中,龙潭片区建成了这三个学段的三所学校,并分别由区上首屈一指的名校入驻领办。不仅新增了三千余个学位,更彻底结束了龙潭片区没有公办幼儿园、优质中小学紧缺的历史。

  这是成都“北改”以来,在教育方面取得成效的一个侧影。而它所折射出的,除了学位的解决,更是“学有良教”的兑现。自2012年“北改”启动,到如今第三个年头,大量的教育配套项目被规划、兴建、改扩建,惠及城北居民。与此同时,诸如“名校引领办学”等一系列合理配置优质教育资源的创新措施,在新校园中纷纷发挥作用。不仅要“有学校上”,更要“上好学校”。在“北改”的助推下,“走出家门口就读好学校”已经逐渐在城北居民中实现。

  新建学校

  从2012年至今,金牛区新建和改扩建的学校项目共10个,新增学位5010个,完成投资额35415万元。

  2012~2016年,成华区计划在“北改”区域内投入约15亿元,实施31个教育配套项目,包含中学8所、小学10所、幼儿园13所。

  2014~2016年,新都区将投入17亿,实施46个教育重点项目建设。

  名校引领

  今年9月,成都市第十三幼儿园龙潭分园、电子科大附小龙潭校区以及双庆中学龙潭校区同时开学,共新增3090个学位。三校分别由各学段首屈一指的名校领办或入驻。这样的方式在解决学位之外,更兑现了“学有良教”的承诺。

  一份数据

  教育配套工程启动 计划投资超过60亿元

  今年9月,金牛区锦西幼儿园迎来了第一批招收的孩子。这所位于九里堤片区的公办幼儿园占地近10亩,容纳12个班360余名幼儿,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北改”区域内孩子的学前教育问题。而这所幼儿园还有一个颇为特殊的意义,它正是金牛区在启动“北改”后新建成的第一所幼儿园。

  2012年“北改”启动后,一大批教育配套工程上马,城北不少片区的百姓很快尝到了甜头。除了金牛区的锦西幼儿园之外,成华区的十三幼青龙海滨片区配套幼儿园、驷马桥西片区配套幼儿园等等也已在今年开园招生。

  “北改”中究竟建了多少学校?根据金牛区的进度,从2012年至今,金牛区新建和改扩建的学校项目共10个,包括中学2个、小学2个、幼儿园6个,新增建筑面积62618平方米,新增学位5010个,完成投资额35415万元。其中,曹家巷片区的八中、张家巷小学改扩建;曹家巷安置点之一泉水人家片区的泉水路小学的建设都已完成。土桥片区的金泉小学、金牛中学改扩建也已完成。

  而在接下来的2015年至2016年内,金牛区还将新上马改扩建项目39个,包含中学6个、小学12个、幼儿园21个,新增23760个学位,完成投资额161183万元。“快找找你家门口读哪所学校”,伴随着规划的出炉,城北百姓们纷纷在微博微信上兴奋分享着新增学校的信息。而这一举动几乎完全取代了当年对于“上学难”的抱怨。

  成华区“北改”的进度也是当仁不让。2012~2016年,成华区计划在“北改”区域内投入约15亿元,实施31个教育配套项目,包含中学8所、小学10所、幼儿园13所。截至2014年10月,该区已完成石室初中青龙校区、驷马桥西片区配套幼儿园等7所学校的建设。而目前,该区青龙新山1组配套小学、双水双荆路配套幼儿园等13所学校(幼儿园)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49中新建项目、圣灯关家堰五组配套小学等9所配套学校(幼儿园)已启动建设;另有青龙一里塘配套中学、北湖片区配套中学2所中学即将启动建设。

  与此同时,新都区也在2014年之前累计投资9.3亿元用于“北改”中的教育发展。其中,新都一中城北校区的兴建,就填补了大丰片区缺乏优质高中教育资源的空白。而在2014~2016年,新都区还将投入17亿,实施46个教育重点项目建设,目标是彻底解决义务教育阶段学位紧缺问题。其中,2014年9月,蜀龙学校已经建成投用。

  一个案例

  三所新校开学 分别由区内名校入驻或领办

  在成华区的龙潭片区,曾经没有公办幼儿园,优质中小学资源也很紧缺。这一局面在今年9月被彻底打破了。

  今年9月,成都市第十三幼儿园龙潭分园、电子科大附小龙潭校区以及双庆中学龙潭校区同时开学,共新增了3090个学位。看着自家娃娃走进名校,家住龙潭片区的家长们喜不自禁。

  单看名字就不难猜到,这新规划、新建设的三所学校,大有来头。的确,三校分别由成都市第十三幼儿园、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实验小学、双庆中学这三所成华区在各学段首屈一指的名校领办或入驻,新校与其领办校、本部拥有同一名校长与同样的管理。也就是说,新办起来的学校,就已经是名校,已经拥有名校、名园的优质教学资源。

  这样的方式现如今被广泛用于“北改”项目中的新建学校,如十四幼驷马桥分园、新都一中城北校区等等。而这样的方式在解决学位之外,更兑现了“学有良教”的承诺,解决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

  十三幼是成都市一级一等幼儿园、四川省示范园。而在十三幼龙潭分园,大面积铺塑胶软草坪的户外活动场地和楼顶操场、标准化的厨房、音体教室、科学探究室、图书室、亲子活动室等等,配套十分精良。其所有的教职员工,也都是层层选拔的高素质持证人员。作为龙潭片区的第一所公办幼儿园,这无疑是片区居民们盼了多年终于成真的美梦。

  由电子科大附小领办的电子科大附小龙潭校区也不容小觑。两校一体化管理,电子科大附小校长如今也是龙潭校区的校长,他告诉记者,两校连师资都是共用的,语文、英语由上学期赴友好学校谢菲尔德学校访问交流的尹福凤、朱华珍领衔,数学由该校数学大组长、成都大学驻学校国培项目负责人苏虹领衔……

  双庆中学龙潭校区则打破该片区初中入学“孤岛现象”。长期以来,龙潭片区整个街道37.62平方公里内的小学毕业生只能整体直对升入38中这一所初中。这一次,老现象又被打破。双庆中学的沈明德校长曾多次强调,龙潭校区的开校是双庆中学的入驻,而非领办。二者是一校两区,共用同样优质的师资,甚至摩拳擦掌计划跻身成都市初中教育强校。

  教育惠民、素质教育和教育均衡是“北改”建设的重要内容。这三所“北改”进程中“高设计、高规格、高起点”亮相的名校,正是推进和实现均衡教育的有效举措。而在未来,在“北改”即将完成的各个新建校中,更高效、更创新地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措施将纷纷发挥作用。

  一个创新

  “跨校走课” 让优秀教师给更多孩子上课

  除了改扩建新校,为了在“北改”片区推进教育均衡发展,许多创新而灵活的措施纷纷在实践当中发挥了显著功效。其中,金牛区在今年创新实施的“跨校走课”举措,还受到了多家中央媒体的关注。

  “跨校走课”也就是让优秀的、有特长的教师走进更多的学校上课,让多所学校都能分享到优质的师资。今年9月,金牛区开始推行艺体人才跨校走课的模式,输送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等学科骨干教师及专门人才到对口学校上课。

  9月26日,行知小学的冯英老师就到对口的九里堤小学上了第一节音乐课;9月29日,奥林小学的付丹也来到抚琴小学,教授了第一堂合唱课。试点初期,本学期一共有25位艺体老师与信息技术教师,要到对口学校教授音乐、美术、川剧、信息技术、摄影等课程。这些老师都是区域各个领域骨干教师,而他们的作用,就是将优质教育进行辐射。

  曾经,在“北改”区域内,外来务工子女多,学位需求逐渐增长,骨干教师师资的短缺难免会出现。“走课”是推进教育均衡的创新方式。在这种创新之下,区域能通过总调控让优质资源活起来,辐射到更多学校。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实现教育人才的共享。未来,该区还计划将更多的学科与教师纳入到“走课”行列,通过优势辐射促进均衡。

  “学有良教”是“北改”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而“北改”的契机,也不断助推着教育的均衡发展,终于让“家门口读优质校”的愿望变得触手可及。

  成都商报记者 王垚

  医疗

  医疗资源快速覆盖

  成华引进首个三甲医院

  医疗资源正在快速向城北覆盖。投资约1亿元的金牛区妇幼保健院上月开业,一周时间内,普通产科病房住满。迁建的金牛区人民医院本月将破土动工,新址在金府路,投资6亿元,成为金牛区社会事业投资最大的单体建筑。金牛区中医院明年动工。成都国际商贸城附近即将新建一所医院,引进民间投资,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负责品牌输入、管理和医技人员,按三甲医院标准建设,预计投资15亿元。

  曾经没有三甲医院的成华区,在“北改”期间成功引进全区首个三甲医院———市二医院龙潭医院项目。在二圈层的新都区,新都区政府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举行深化合作办医签约,新都区人民医院正式成为华西医院区域联盟网络医院,华西医院的骨干专家将为新都乃至城北居民提供优良的医疗服务。

  在“医改”大背景下,老百姓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软硬件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北部城区加紧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档升级,金牛区将力争2015年全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合格率达100%,成华区基本完成5家政府举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升级改造任务。

  交通

  道路建设投资210亿

  启动“16纵10横

  为改善北城交通,“北改”区域内规划和既有“16横12纵”骨干路网,已启动“16横10纵”,累计投入资金210亿元,这些投资使北部城区的路网密度实现了快速跃升。同时,连通新都区的地铁3、5号线已完成前期规划设计。

  金牛区、成华区的城市路网密度分别由3.81公里/平方公里增加到了4.2公里/平方公里,由4.7公里/平方公里提升至5.9公里/平方公里。成华区投入74.7亿元,启动实施74个重点道路建设项目,主要集中二环路以外大片区域。其中2.5环成华段、熊猫大道综合整治工程、蜀龙路物流大道至三环路段等38个道路项目实现竣工通车。金牛区建设了22条城市道路,金芙蓉大道、天丰路等骨干道路实现通车,天龙大道、校园路等10条新建道路加紧拆迁建设,王贾大道、利民路等8条新建道路加紧启动。

  新都区大天路改造工程、北三环电力隧道新都段和斑竹园污水管网工程3个项目今年完工,三河大道(金芙蓉大道至万石路)年内建成通车,王贾大道北延线和金新路(成彭高架至北星大道)2个项目预计年底开工建设。

  生态

  打造健康的生态城北

  “绿肺”面貌初见

  “北改”在规划阶段就提出以“四态合一”理念打造宜人城北、畅通城北、安居城北。

  近3年过去,城北“绿肺”已面貌初见。据统计,仅仅在成华区,人均绿地面积已达12.61平方米以上,居五城区前列。目前,北湖水生作物区起步区开建。北湖熊猫湿地明年春节前即可见初步形象。位于青龙街道、总占地730亩的海滨公园起步区也将于年内启动。香城湿地今年已经开放,成为成都中心城区继锦江区白鹭湾湿地后第二个建成开放的生态湿地。

  “北改”也重视河流治理。新都区建成了毗河、环城生态区等生态绿道78公里;完成了毗河、府河和九道堰等河道沟渠的水环境治理。在成华区,将在今年底前完成沙河、凤凰河、方家河等“北改”范围重要河道的整治,到2016年逐步恢复河道生态系统。成都商报记者谢佳君 刘友莉

原标题 :“北改”助推教育均衡 走出家门口 就读好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