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川羌族自治县 四步打造生态农业产业点燃脱贫攻坚绿色引擎
北川按照“村村有主导产业,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的要求,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调优调顺产业布局、调减低效农作物种植面积,做大做强产业基地、规范化发展种养殖业,打造食品安全链、加强食品安全监测,不断提高农产品综合效益和市场竞争力,进一步促农增效、促农增收。
产业化“调”,调优调顺产业布局。不断调整优化升级农业产业结构。一是扩大稻鱼综合种养面积,全县2018年发展稻鱼综合种养面积700余亩,平均每亩增加收入1500余元,促进了优质稻米和鱼产品的获利双赢。二是鼓励发展高效农作物,利用山地林地发展中药材、水果、蔬菜等高效作物30余万亩,降低玉米种植面积,不仅降低农药使用,减少水土流失,还提高了每亩产值。三是加快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我县结合实际,大力发展蜜蜂特色产业,今年养殖量达3万群。
规范化“种”,做大做强产业基地。北川70%以上土地实现规模流转和标准化、规模化经营,种养循环、节水灌溉等十余项农业标准化实用技术得到广泛应用,2017年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面积10万亩,建成园艺作物标准化基地3个、省级以上标准化示范场2个,打造中羌药材、高山蔬菜、茶叶、魔芋、特色果品“五大基地”75万亩,高标准农田8.19万亩,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和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达到61.09%和51.2%。在全县推广畜禽健康养殖技术达65%以上,主要畜禽标准化养殖面积达79.9%,建成省级以上标准化示范场5个,建成白山羊、生态黑猪、林下土鸡、冷水鱼等标准化养殖基地213个,农业部健康水产养殖示范场4个,水产健康养殖推广面积达98.1%。
专业化“测”,保质保量产品安全。开展农业污染治理与耕地质量保护项目农产品产地环境长期定位监测工作,规划高毒限用农药经营点3个,设置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点23个,开展农业投入品检查600余次。对全县畜禽产地检疫、水生动物检疫植物检疫实行电子出证,检疫率达100%。加强农产品检测力度,在农贸市场设立农残检测室,年检测记录不少于200批次,促进农产品源头的安全、绿色、无污染,为北川农产品打出品牌奠定基础。
系统化“管”,追根追底提档升级。一是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以“县检测站+县监控中心—22个乡(镇)监测室+75个监控点位—22名管员+311名协管员”构建全覆盖、网格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二是开展农产品“追根溯源”管理,建立10个以上的农产品溯源监控基地,完成13个县域农产品溯源基地分控中心和1个总监控中心建设,设立了75个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可视化监控点位。对产品包装添加“身份信息”二维码,推动全县37家农产品生产企业入驻省级、县级溯源体系平台。三是加强“三品一标”认证工作,目前认证农产品42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21个,绿色食品8个,有机食品 10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3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