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川开启“互联网+精品农业+精准扶贫”新模式

07.01.2016  18:46

 

北川羌族自治县依托农村淘宝、普网.药博园等电商平台优势,积极推进“互联网+精品农业+精准扶贫”体系建设。以山区广袤的林地资源和优良的生态环境为基础,按照“一乡一品”或“多乡一品”的规划思路,把具有“北川产”“北川造”特色种养业以及农特产品粗加工作为主攻方向,用电子溯源为手段保障精品农业产品质量,找准精准扶贫发力点,正将“藏在深闺无人识”的“北川产”、“北川造”农特产品推向城市,推向全国。

杨进良是陈家坝乡因灾返贫的贫困户之一。2014年,听说村里在号召养生态猪,于是他从新疆返乡创业,还从信用社贷款6万元,加入合作社,建起了养猪场。2015年猪出栏后,合作社通过电商平台销售猪肉,帮他在网上卖出40多头,纯利润15万余元。“现在生意不像以前,有了网络这个平台,根本不用打广告,信息网上一挂,电话一会儿就打过来了,不管是腌腊制品还是鲜猪鲜肉,都是统购统销,销路很通畅。”杨进良说。

整合资源,先打造‘拳头’品牌——北川四坪生态黑猪,再通过农村电商平台拓宽销路,发展起来后再带领老百姓一起脱贫致富。”四坪生态猪合作社负责人苟义伦说,立足“专合社+农户”的经营模式,2015年合作社有生态黑猪460头,四坪村农户散养的有1200头,全村年出栏达1660头。按照当年行情,一头猪可以卖7000元左右,全年光卖猪一项,全村就有1160多万元的收入。而通过电商平台,去年总计销售了黑猪300多万元。”

立足自身优势产业,突出重点塑品牌。杨进良从“贫困户”到“养殖大户”的转变,是陈家坝乡整合资源,大兴精品农业,推进脱贫攻坚的一个典范,也仅是北川一个缩影。

在该县青片河流域,以坝底乡为示范龙头的万亩缓季节高山蔬菜基地正如一幅田园画卷徐徐铺开。2015全乡种植蔬菜面积达13500余亩,全年仅蔬菜一项将实现收入8000万元,人均收入可达12900元。

同样,在通口镇和香泉乡沿线,青山下面狭长的猕猴桃产业带绵延数公里。通口镇13个村集中连片发展猕猴桃产业达6500余亩,全镇成立了禹羌绿宝猕猴桃农民专业合作社,2010年注册了“川禹猕”商标,2011年成为省级示范社,2013年,通口镇的猕猴桃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认证。预计全部基地投产后,通口镇人均纯收入可增收7000元。

更为欣喜的是,2015年11月11日,作为西南地区中药材产业发展的重要资源地—北川,药农们找到了一条致富门路。作为北川“互联网+”产业的首个重要产业项目、中国中羌药产业链整合平台、中药材电子商务总部经济集群区—普网·药博园上线启动,标志着中国西部首个中羌药产业链整合平台、中药材电子商务总部经济集群区建成并正式步入营运轨道。普网·药博园自9月22日试营业以来,截止11月底,已签约药商130家,入驻药商75家,解决当地就业170多人,平台交易额达到3.4亿,上交税金约105万元,中药材现货交易近350万元。

目前,北川共有苔子茶,花魔芋,白山羊3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三品一标”总数达21个。禹珍、禹露、羌山雀舌、丘处鸡、安福魔芋等涉农企业纷纷在淘宝、天猫建立销售网店或旗舰店,通过电商卖到了广州、江浙等地。全县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26个,经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农民专合社达358个,合作社注册资本39616.2万元,农民专业合作社入社成员达到4065户,带动农户15686户,专业合作社年销售总收入达到6877万元,带动农户户均增收1.2万元。

      该县县委书记赖俊表示,“实施‘品牌先导’战略是北川立足实际,助推跨越发展的关键之举。接下来,北川要全力构建‘北川’这一大品牌体系,打造一批‘北川造’‘北川产’‘北川游’等知名品牌,不断完善网络、物流、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网络销售人才培训力度、通过“互联网+精品农业+精准扶贫”模式,有效带动群众增收脱贫致富。(张小燕、王官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