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川:“山产村人相融”建设最美羌村

01.08.2014  11:09

今年以来,在民族山区新农村建设中,北川紧紧抓住山区、羌族两大县情,规划第一、生态根本、产业主导、人文支撑,不断探索生态保护良好、主导产业兴旺、羌族气息浓郁、人文自然和谐的“山、产、村、人”相融共生的山区新农村建设新路径,着力推动农村发展。

 

立足羌族特色和产业发展,北川县委、县政府对全县新农村建设进行全面规划。为避免出现没有产业支撑的空心村,该县组织邀请1000多名党员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逐村逐社制定完善了小康规划,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发展、土地利用等全域配套规划,为建设“千村千面”的羌山美丽新农村夯实了基础。

 

借力成为四川省重点生态功能区县的机遇,北川将保护生态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底线,不断健全一系列生态文明建设制度。全县所有乡镇全部实现垃圾集中处理,13个乡镇实现雨污分流,还陆续启动11个省级生态乡镇创建工作。通过实施生态修复、天然林资源保护、耕地保护、水土保持等生态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平方公里,累计完成植被修复57.7万亩,确保始终用优越的生态打底最美羌村。

 

北川将农村产业发展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根本支撑来抓,依据不同乡村地域实际,引导群众连片经营,建设万亩猕猴桃产业带、22万亩中药材产业带、7万亩高山蔬菜产业带、标准化集中养殖区等一批特色农业产业带。在农村产业联营的基础上,推动农产品品牌化培育,推广“北川苔子茶”、“北川花魔芋”等一大批国家地理标志品牌,培育了“羌山雀舌”高山茶叶、“华神”天然蜂花粉两大品牌,使其成功入选“绵州九宝”。

 

结合秦巴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北川整合打捆土地整理、扶贫开发和村道建设等各类涉农资金3500多万元,实施22个村的连片开发项目。通过“公司+农户+基地”和产业合作社等多种方式,引导社会资金流向农业项目,鼓励农民以投资投劳相结合的办法,为新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政策、资金、产业支撑。

 

今年上半年,北川农民人均收入增长14.1%,增长幅度连续多年居全市第一位。北川“山、产、村、人”相融共生的山区新农村建设思路,在保护良好生态环境、发扬传承独特的羌族文化的同时,还有效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用实际行动促进人文自然的和谐发展。(绵阳日报记者 王守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