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副校长谈静园改建:办学过程要加强民主决策

26.07.2014  04:20

  新华网北京7月25日新媒体专电(记者 赵琬微)“静园保住了!”在北京大学未名BBS上,一些已经放暑假的学生还牵挂着校园的一处建筑群。24日,学生们拳拳切切地盼来了好消息:北大宣布静园将不再改建成宿舍。

  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燕京学堂”院长刘伟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一次,我们是很有诚意地和师生沟通,此前方案一直没有最终敲定。通过此事我们也意识到,在大学的办学过程中需要加强民主决策的意识。

   修缮效果图”引发风波

  静园——设计修建于上个世纪初燕京大学时期的一处文保建筑群,包括六处精致的古典院落和一块中央草坪,目前是露天活动场所。今年5月,有关这片建筑物的修缮效果图从校园网络上流出,被网民批评为“俨然高级会所”,引发社会关注。

  当时,北京大学启动“燕京学堂”——举全校之力打造一个国际化教学项目。宣布这个项目将采取“住宿制”教学,各国学生在驻院导师指导下集中学习生活,地点位于改建后的静园。如果不是选址于静园,这个每年只招收100名学生的项目并不会引起特别关注。

  原计划在静园下方开建一处地下教学设施,让整个静园地上、地下成为一个完整的教学和宿舍区。当时这个“挖地三尺”的建设方案一经披露,就引起了部分文保专家的反对。“为一个全新的项目在古老校区大兴土木,实为情理所不容。”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成员、北大考古文博学院教授方拥说,静园目前保存得很好,已经取得的文物保护成果来之不易,应该进一步巩固,而不是大肆开发利用。

   多次沟通不断修改方案

  在反对声中,修缮计划于6月做过一次大幅度修改,取消了地下部分,只在地上的院落进行改造。但一些师生依旧表示反对,认为古建修缮后用于学生宿舍十分不妥,不利于古建筑的保护和合理使用。

  在微信等社交媒体上,一些学生用漫画、照片、诗歌等方式表达对静园的珍视,希望保留住这片记忆。在有关“燕京学堂”的专题座谈会上,英语系、历史系、中文系等多位北大教师表示反对。一位北大青年教师在校内BBS上写道:“现在的静园是一个公共空间,每年春天,庭中杏花、连翘、桃花、丁香相继开放,仲春时节,门庭上缀着一簇簇紫藤花,古色古香。

  据北京大学新闻网公布的资料显示,学校近两个月连续召开了多个座谈会征求意见。范围涉及校园规划委员会委员,部分教代会代表、工会代表、学生会代表、研究生会代表、离退休教师代表和校友代表等多方面。

  24日,北京大学新闻网公布消息表示:“同意校园规划委员会的论证意见和建议,决定静园一至六院不作学生宿舍,按国家文物保护的要求,修缮后,作为学校发展人文社会科学及交叉学科的教学科研办公用房。

   办学需增强民主决策意识

  “这条消息已刷朋友圈的屏!”在微信上,一位北大毕业生激动地写道:我也要转一下,为这个来之不易的好消息添砖加瓦。在北大BBS上,一些网友也对师生们努力取得的“成果”表示高兴。

  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燕京学堂”院长刘伟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一次,我们是很有诚意地和师生沟通,此前方案一直没有最终敲定。其实在项目的筹备、选址过程中,曾找过几十位专家教授听取意见,但因为方案还没有确定,所以没有及时公开信息。

  他说,通过此事也意识到,在大学的办学过程中需要加强民主决策的意识。目前北大正在撰写《北京大学章程》,其中包括民主决策部分。推行后,日常工作的民主决策就有了制度保障,可以让学校老师、学生在决策过程中更好地行使相应权力。

文章关键词: 北大静园改建 北京大学

微博推荐 一键关注 已关注 关注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