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专家:北京PM2.5年均浓度有望2030年达标

01.07.2014  19:35

  中新网北京7月1日电 (记者 尹力)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院长潘涛1日表示,该院正在测算北京的PM2.5年均浓度能否在2030年达到国家标准35微克/立方米,如能有效落实相关措施,北京的PM2.5年均浓度有望在2030年达标。

  潘涛是在当日举办的“2014年城市与环境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作出上述表态的。研讨会上,多位专家分别就资源环境约束下的区域一体化发展、大气污染治理对策和技术等主题作学术报告。

  据潘涛在会上介绍,1998至2012年,北京的GDP增加6.5倍,人口总量增长66%,机动车保有量增加2.8倍,能源消耗增加90%,开复工面积增加2.1倍。在污染减排压力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北京连续采取大气污染治理措施,使得空气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等主要污染物的年均浓度呈持续下降态势。

  数据显示,2013年北京的PM2.5年均浓度为89.5微克/立方米,相比国家标准高了1.56倍。清洁空气行动计划提出,这一数字要在2017年降至60微克/立方米。潘涛透露,该院正在测算,如能有效落实相关措施,北京的PM2.5年均值有望在2030年达标。

  潘涛说,当前北京的污染物排放量仍远超环境容量,目前就2017年达到60微克/立方米这一目标,“我个人认为难度非常大”。他提到,北京的城市规划过度扩张且不够合理,开发强度居高不下,人口急剧膨胀,这些都是制约环境质量改善的重要因素。目前,北京的减排潜力在缩小,难度在加大。如果不能调整规划,疏解人口,减排的能力是相当有限的。

  就京津冀协同治污的问题,他认为,天津、河北两地的能源结构不合理,煤炭消费总量大,重污染产业比重高,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周边污染物的传输都将影响北京。京津冀区域因其发展阶段不同,污染治理水平差异显著,协同治理污染的难度较大。

  潘涛表示,北京的空气污染为复合型,河北则是传统的煤烟型污染,相较于河北,北京的治污能力更强。因此,北京帮助河北治理污染相比治理自身污染的成本低。他建议,北京可向河北投资助其治理污染,这样的协同方式对改善区域污染更有效。

  北京环境科学院生态与城市环境研究所所长刘春兰在研讨会期间表示,将为北京划定生态红线提供重要理论支撑的课题——《北京市生态环境状况评估以及对大气、水环境的影响研究》已通过专家验收。该研究历时两年,通过分析2000年至2011年北京的生态环境数据,全面系统地反映并评估十年来北京三大水库水源地、自然保护区等区域生态环境状况,并针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建议。目前该项目研究的初稿已经完成,将于年底对社会公布。(完)

(原标题:专家:北京PM2.5年均浓度有望2030年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