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晨报:分配公平是经济发展之根

17.07.2014  13:19

二季度经济数据出炉,GDP增速维持在7.5%的预期水平,令市场颇感安慰。但在笔者看来,更值得乐观的是,在宏观经济保持相对低速增长的同时,收入分配依然持续改善,让人看到了改革的效果与希望。

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0025元,同比名义增长10.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3%,跑赢同期GDP。而上半年全国财政收入同比增速仅为8.8%,由于财政收入计算的是名义增长,因此将其与居民名义收入增速相比,低于后者2个百分点。GDP是按照不变价格统计的,如果算上GDP平减指数,其名义增长同样高于财政增速。

GDP是一个国家在一段时间内创造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和,而国民收入与GDP存在着直接正相关关系。从分配角度来看,国民收入这块大蛋糕,通常划分为政府收入、企业收入和居民收入。在蛋糕大小一定的条件下,上述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你多我少的关系,最终反映是一种经济发展模式。

相较前些年财政和企业收入高歌猛进而居民收入“拖后腿”的情况,当前的这种分配无疑更加公平。这种公平,一方面体现在能够加速政府职能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减少腐败与无效投资;另一方面,政府将更大的蛋糕分给居民,是扩大内需、提高消费比例、改善经济发展结构的一大前提,对居民幸福感的提高也有极大好处。GDP的增速虽然慢下来了,但只要其增长结构能够持续优化,其分配方式也能不断地趋于合理,那么我们就完全没有必要过于忧虑。

当收入水平达到一定的高度之后,分配方式就会代替经济增长成为民众更关心的问题。在经过了几十年的市场化改革之后,中国的民众尽管已经告别了“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古板思想,但追求一个相对公平的分配方式依然是人们心中不可磨灭的理想。人们渴望劳动者可以获得尊严,渴望税负公平合理,渴望市场竞争平等有序,这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动力,也是社会发展的目标。从“国富”到“民富”,不只是一种趋势,更是一种文明。

祥子,不是老舍笔下的车夫,而是一个喜欢冷眼看时事、歪嘴说经济的财经记者。处女座的他虽非出身经济科班,但对财经世界却有着近乎痴迷的偏好,偶尔观点出奇惹骂招恨,也只是微微一笑,下次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