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情人再次证实北京将疏散500万人到周边

24.01.2014  02:05

  央广网北京1月23日消息 (记者沈静文 杜希萌 张棉棉)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如果说"北京大"的话,恐怕没有人反对,有一个笑话说去医院检查,医院问他说什么县大,答案是通县。通县最大。截至2012年,北京市常住人口已达2069.3万人,说"",其实已经不足以形容这个城市的规模了。而要说"大北京",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曾影响北京上一轮城市规划的两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吴良镛说,"北京自己是很难解决自身问题的,它的出路在于区域协作,就是所谓的'大北京'。" 在这张"大北京"的蓝图上,北京不再是我们眼下认知中的北京,北京和天津、河北的界限,不再那么明确。

  什么意思呢?就是现在虽然北京的城区很大,你从北京这头到北京那头你可能要花上一个小时,两个小时最少,需要这样的时间,才能从北京的这头,到那头,但是这样大的城市它已经容纳不下北京现在的人口了,而这个大北京有点像英文当中的大伦敦的概念,就是在北京的主城区周边还有一些相对的卫星城市,它也具有比如说居住功能,也有商业中心,它也有自己的电影院、学校、医院,这些居住在区域周边的人就可以不用完全地进入到中心城区就能解决生活上的一般性需求。

  最近就有媒体报道说了,京津冀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也在两市一省和有关部门的力推之下,日渐深入,消息称,北京与河北已达成一项协议,北京市要疏散500万人口到周边地区。

  北京重修规划,京津冀一体化,在一定程度上是为北京减负。如今要化解巨量人口及潜在流入量带来的种种问题,北京靠一己之力已经难以解困。最早传出"北京要疏散500万人口到周边地区"的是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尽管表示自己不是说这句话的合适人选,他仍然向中国之声证实了这个消息。

  郑新立:这是内部他们商议的一个意见,不应该由我透露,应该他们政府来透露。消息是非常确切的,但是这个消息不应该由我来透露。

  500万不是一个小数目,500万人的疏散更不是小事。有消息称,2013年年中,国土资源部曾配合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着手一项调研,拟在河北选择一批具有资源承载力基础的中型城市,通过政策扶持和资源输出使其做大,用以吸纳北京市的人口和产业转移。保定、张家口、承德、秦皇岛等城市,均有可能被列入该扶持计划。

  中国之声随后求证国土部,多名司局级领导表示,确有此调研,但此调研只针对河北的情况,与北京无关。截至发稿,我们未能从河北省相关部门获得回应,但在河北涿州、保定等地,“划入大北京”的传说流传已久。

  廊坊民众:孩子以后能够接受到北京更优质的教育,像我们就业的机会会不会多一点。

  民众:物价肯定就会上去,北京也好还不是得抬高物价嘛。

  民众:咱们这边房便宜,人家都在北京上班上这儿卖房来了。你看一切物价什么,这个那个,嘿,我告诉你真是那样。

  看来这个消息并不是空穴来风,而如果假定京津冀各方都有意愿的话,那么这项庞大的工程又要如何开展?专家又是怎样建言的?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提及,“河北很想接收,但河北建设用地严重短缺。”他为此建议河北省负责人“去把重庆的建设经验学过来”。他指的重庆经验,是重庆近年推出的“地票”等制度,通过把农村建设用地指标转移到城市使用,腾出大量建设用地指标。重庆市2008年率先在全国试行地票交易,金科股份重庆公司发展总监张志明介绍,以此模式,可以在农民工大量涌入城市后,盘活其身后不断扩大的闲置宅基地。

  张志明:就重庆范围,重庆市政府它分到每个区县的指标很有限,就是地票实际上就是一个建设指标,如果开发商手里有地票,那么就可以去覆盖土地,对开发商来说他就有一个先决的条件。

  可以预见的是,要实现如此规模的人口流动,即便“重庆模式”能在河北水土上成功复制,这也仅仅是一个开始。地有了,工作、教育、医疗、养老,一切都是问题。正因为“”,即便这是一项酝酿中的政策,由传闻到相关部门的确认,恐怕还需要很长时间。另一方面,城市规模的迅速膨胀带来繁重的城市病,让“500万人转移”的传闻有着源源不断的现实动力。郑新立用眼下频频被提及的一个词儿概括:“市场决定资源配置”。

  郑新立:把北京的结构归到交通,再往外修那么几十公里,比如说通到河北省的涞源、涞水、涿州、固安、山河、香河、大厂等等他们就可以北京市实现同城化,城市中心过渡密集的人口就可以疏散开去。

(原标题:曝北京将疏散500万人口到周边地区 知情人称消息确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