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王一川教授来校专题讲座

17.06.2014  12:24
北京大学王一川教授来校专题讲座 - 四川音乐学院
北京大学王一川教授来校专题讲座 - 四川音乐学院
北京大学王一川教授来校专题讲座 - 四川音乐学院
来源: www.sccm.cn
        2014年6月11日,香樟园五楼学术厅内人头攒动、座无虚席。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博导,教育部高等学校艺术学理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长江学者王一川教授特邀来校作专题讲座。

        党委书记柴永柏教授主持讲座,500余名师生到场聆听。

        王一川教授以《北大人眼中的艺术与人生》为主题,以“永远的校园”与北大精神为切入,来解读这一块圣地以及从这里成长出来的几代中国最优秀的学者以及通过他们展现出来的北大最深厚的艺术精神。王教授以丰博的学识、谦虚平实的态度开讲,紧密结合自己在北大的学习心得、工作经验与体会感悟,从”最包容的蔡元培与北大艺术教育  “、“鲁迅与北大校徽设计的轶事”、”最深广的冯友兰论人生境界“、”最超脱的朱光潜的人生艺术化“、”最灵动的宗白华的散步美学“、”最通达的费孝通的文化自觉及美美与共“、”最务实的季羡林论人生“七个视角出发,用风趣睿智的语言风格阐释了北大人眼中的艺术与生活:

        王教授首先讲到北大校长蔡元培,革新北大,开“学术“”自由“之风,将美育带入中国,并为北大的艺术教育作出了不朽的贡献,随后从三个方面娓娓道来:一、聘用开拓性人才;二、推动艺术学科建设;三、构建艺术教育体系。经过岁月洗礼,当年的革新举措终让北大屹立于中国高校之巅。让科学与民主、学术与自由的智慧光芒在北大继续绽放。同时,王一川教授还介绍了鲁迅先生设计北大校徽的轶事。

        “儒家代表孔孟、新儒家代表程朱理学、现代新儒家代表冯友兰。”讲座中,王教授多次引用典故,将冯友兰论人生境界更加平实有力地传授出来:一、自然境界,本我的世界;二、功力境界,占有的欲望;三,道德境界,尽论尽责;四、天地境界,尽人伦人责,尽天伦天责。冯友兰的超脱思想,让北大的人生气息更加理性浓郁。

        “苦难、饥饿、贫困中需要精神力量的支撑。”王教授用穷人享受音乐为列,简洁地阐述了美学的重要性,随后从五个方面开始介绍朱光潜论人生艺术化,一、人生的美感态度;二、同实际人生保持心理距离;三、宇宙的人情化,要以美的眼光感受色彩;四、人生的严肃主义;五、依赖天才、想象力、创造精神的游戏。王教授随后用朱光潜先生的名言“人要有出世的精神才可以做入世的事业”鼓励大家用美感的态度对待自己的人生。

        “用叔本华的眼睛看世界,拿歌德的精神做人。”王教授引用这句名言对宗白华先生的文化精神解读,并结合自身对美学的追求过程,对宗白华先生的重新认识,对他的散步美学与中国文化精神的深刻解读。散步美学用个体生命体验去体味古典文化传统之美,不求体系但求具有思想穿透力的即兴感悟和灵感勃发,也介绍到宗白华的散步美学是以跨文化的视角探寻中国文化精神及其象征物。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更是让人们用美学的眼光,审美的眼光,去审视世界,审视他人,把别人的美当成自己的美,这样天下才会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是最通达的费孝通的艺术人生思想。

        最务实的是季羡林大师与人生,他谈及季老主动褪去三大“高帽”的事迹,这位学术大师的生活态度,耄耋老人的人生感悟,无不让北大的学术思想更加自由,更加开放。这样的真实人生需要务实的精神。

        王一川教授谈到追求艺术人生的启示:人生可以无艺术,但无艺术的人生不完美;人生应背负使命而为新;人生应追求境界,跨越功利;人生应艺术化;要用“美美与共的精神与世界和谐相处”;努力建构并彰显中国文化的独特个性。他寄语川音学子,人生里有艺术,艺术里有人生,在全球化高风险社会里,应对人生境遇需高素质,而高素质中必含艺术与美学素养,需要我们这些莘莘学子们去探索艺术人生与文化中国的意义所在。

        在短短的两小时的演讲中,王一川教授独特的人格魅力、丰博的学识、直爽的人生态度赢得了在场师生的热烈掌声。讲座既从大处着手,也从细微之处描述,纵观时间长河,或详,或简,或牵涉古今中外,深入浅出地为我们娓娓道出了近现代北大所走过的美学之路,这能够让从多角度了解北大人眼中的艺术人生,体味百年北大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文化艺术大发展,大关注的当下,给以深刻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