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塑造旅游书的灵魂

30.10.2013  12:37

  

  

  前不久,第二十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行,来自76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多家海内外出版机构参展。记者在展会现场看到,很多出版社都将旅游类图书摆放在醒目位置,引来不少参观者驻足翻阅。

  会后,记者走访了中国旅游出版社、中国地图出版社、中信出版社等出版旅游图书较多的出版社,了解当前我国旅游图书的出版情况。

  种类繁多,良莠不齐

  我国的旅游文学源远流长,既有散见于别集、总集的单篇游记,也有诸如《徐霞客游记》这样脍炙人口的游记结集。近年来,随着我国旅游者数量大幅增加,并且逐步从走马观花的团队游过渡到注重个人旅行体验的背包自助游,旅游图书也迎来了出版热潮,不仅数量越来越多,而且品种越来越丰富。

  “旅游图书的品种经历了一个从少到多的过程,从原来单一的游记,逐步过渡到旅游地图、旅行指南、旅行攻略、旅途故事、旅游理论等多种旅游图书并举的局面。”中国地图出版社LP项目部总经理石忠献告诉记者。

  石忠献介绍,目前中国地图出版集团的旅游类产品主要包括自助旅游图书、旅游交通地图、旅游杂志、旅游文化产品和旅游数字平台等五大类别。其中,自助旅游图书主要面向背包客等自助旅游爱好者,通过与《孤独星球》(LonelyPlanet)的合作,为旅游者提供国际、国内自助旅行指南。

  中国旅游出版社是国家旅游局直属的旅游专业出版社。据中国旅游出版社总编室主任周莉媛介绍,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该社逐渐形成了旅游大众出版、旅游专业出版和政府宣传品制作三大业务发展方向。其中,大众出版面向普通旅游爱好者,包括旅游指南、风光画册和旅游文化图书等;专业出版面向旅游行业和学界,包括旅游理论、教材和培训图书;还有就是国家旅游局宣传促销品。

  致力于畅销书制作的中信、磨铁等出版机构,在旅游图书方面也不遗余力。中信出版社策划编辑李静媛告诉记者,该社旅游图书主要面向大众,内容多为新奇、特别的旅途故事和感悟。其中,小鹏的《背包十年》、孙东纯的《迟到的间隔年》、吴非的《打工旅行》等,取得了很好的销售业绩。

  在石忠献看来,目前的旅游图书市场可谓“群雄混战,各显其能”,但是图书质量良莠不齐。“既有像《孤独星球》这样的国际品牌旅游图书,也有大量拼凑、同质化的旅游图书,一般消费者面对众多的旅游图书无所适从。”

  旅游指南:内容至上

  人文地理摄影师蔡石同时也是一位旅游爱好者,每年,他都会到国内外很多地方旅行摄影。出发前,他习惯带一本目的地的旅游指南,沿着书中推荐的线路,细致地探访每个角落。

  “现在上网很方便了,但网上信息太多太杂,而且很多都不靠谱,相比之下,我还是更喜欢纸质的旅游指南书。”蔡石说,他最常带的,就是被誉为“旅行者圣经”的《孤独星球》。

  《孤独星球》丛书创立于1973年,至今已有40个年头。从第一本《便宜玩转亚洲》,到目前每年出版600多种图书,该丛书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旅游图书品牌之一,约占英文旅游图书市场的20%。

  2013年,《孤独星球》和中国地图出版社展开合作。石忠献介绍,双方合作的第一年计划出版40种左右的旅游指南图书,主要包括国际旅行指南、国内分省指南、发现指南、城市指南和口袋本5个系列,未来的6年左右,将合作出版200多个品种。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人习惯在网上查阅交通线路、景点介绍、美食推荐等旅游信息,这对纸质旅游指南造成了很大威胁。为此,石忠献表示:“对于出版社而言,纸质图书与互联网或数字出版产品相比,其实只是出版载体的改变,图书内容仍然是出版社的制胜法宝。”

  为了提供更好的旅游指南,石忠献表示应该在图书内容上坚持“真实、客观、及时、实用”四个原则。“具体来说,‘真实’是要保证所有内容都来自作者的实地考察和求证,不能从网上和其他旅游图书拼凑;‘客观’是要坚持为读者提供客观的信息,拒绝商业广告等短期行为;‘及时’是要保证信息的及时更新,《孤独星球》每年都会更新40%以上的内容;‘实用’指的是旅行线路、景点介绍等信息提供要从旅行者的实际需求出发。”

  “互联网的最大诱惑在于免费和资讯及时,最大缺点在于内容的真实性和可靠性难以保证,而这恰恰是出版社的优势所在。因此,出版社应该扬长避短,积极适应和利用新的技术,实现可持续发展。”石忠献说。

  旅途故事:不只新奇

  在图书博览会现场,80后小伙子唐新宇忙着派发他的“出书意向”。去年年底,他骑马从北京走到南京,一路风餐露宿,引来很多媒体和大众关注。他想将自己的旅途经历写下来,出一本书,然而挨个出版社跑下来,对此感兴趣的并不多。

  “我们现在很少做这种书。”黄山书社的编辑高杨说,旅途故事关键在于“新奇”。随着出门旅行的人越来越多,旅行方式也千奇百怪,无论是徒步旅行、单车旅行,还是骑马旅行,都已经很难戳中游客的“萌点”。

  在人人旅行的今天,单纯“以奇取胜”的旅途故事已经难以满足读者的需求,在此情况下,作者和出版商转而将目光投向旅行之外。比如中信出版社即将出版的《带一百支牙刷去旅行》旨在传递“笑口常开的正能量”,而《藏地白皮书》(暂定名)则主要讲述一对旅行者的爱情故事。“旅行只是一个载体,它所承载的东西才是卖点。”李静媛说。

  如果说李静媛的“畅销法宝”着重在题材的甄选,《打工旅行》的作者吴非则更多地从写作过程着手,分享自己对好的旅途故事的界定:“首先,它必须真诚,不能为了制造噱头无中生有;其次,它得有文采,在文从字顺的基础上,尽可能地生动、有趣;最后,如果在旅行见闻之外,能有一些独立的思考,那就更好了。”

  对于吴非所说的“独立的思考”,《背包十年》的作者小鹏也有类似表述,并且将其命名为“书魂”。他说:“一本旅游书好不好,关键不在于书中的风景是否足够惊艳,而在于欣赏风景的眼睛是否足够锐利、深刻。而后者,才是一本旅游书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