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三无”人员将法定救助

30.04.2014  17:20

  标准将向农村五保户"看齐"今后不只看收入将综合考量

  法制晚报讯(记者陈斯)今后,城市"三无"特困人员将成为法定救助对象。《法制晚报》记者上午从市民政局获悉,本市城市"三无"人员救助标准将向农村五保户"看齐"。同时,今后的救助将不再只看收入,而将综合考量收入和支出,支出型贫困人员也将获得救助。

  救助标准将高于城市低保分类救助范围将扩大

  明起,国务院颁布的《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将施行。北京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本市正抓紧研究制定《办法》的贯彻意见和配套落实措施。目前,本市共有城乡社会救助对象10.1万户、18.3万人。

  据悉,城市"三无"人员包括城市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又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以及虽有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人的但其无赡养、抚养、扶养能力的人。农村"三无"人员也称五保户。

  对于农村"三无"人员,由政府负责其吃、穿、住、医、丧,但城市"三无"人员一直没有相关政策帮扶。今年,本市将制定出台城市特困人员救助政策,弥补法律上的空白。城市"三无"人员救助内容将参照农村五保户。"具体救助标准目前正在研究,肯定会比现行的城市低保标准(家庭月人均650元)要高一些。"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说。

  据了解,北京市现行城市低保标准为家庭月人均650元,农村低保最低标准为560元,各区县在此基础上制定本区县农村低保标准。

  目前,海淀等7个区县已实现了城乡低保标准统一,还有门头沟、房山、平谷、延庆、怀柔、昌平6个区县尚未实现统一。

  明年,全市所有区县的低保标准都要实现城乡一致。据介绍,今年还将进一步规范和统筹城乡低保分类救助制度,根据低保对象身份类别、年龄结构、劳动能力等情况,对低保对象进行科学分类,并扩大分类救助范围,提高救助系数,进一步提高救助的针对性。

  急难情形致贫也将获救助

  "临时救助也是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中的薄弱环节。"相关负责人说,原来临时救助完全是根据家庭收入来发放,只针对低保、低收入群体,"今后我们会更注重一个家庭的支出,对其收入和支出同时进行评估来发放临时救助,以帮助那些支出型贫困家庭。"

  据介绍,今后的临时救助将着重救"急、难",针对遭遇各种突发性、临时性等急难情形致使基本生活暂时出现严重困难的居民开展救助和帮扶。

  疑问

  怎样算支出型贫困?

  对于这一问题,目前民政部门正在研究中。据介绍,民政部门已会同相关部门和研究机构,研究居民支出型数据统计分析办法,进一步明确保障范围和标准,预计今年底制定出台"支出型"贫困救助措施。

 

微博推荐 一键关注 已关注 关注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