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化巨头在华发展现不同路径 宝洁瘦身联合利华扩张

06.05.2014  11:35

世界排名前两位的日化巨头宝洁和联合利华近日动作频频,前者加快“瘦身”步伐,后者则持续多元化扩张。由此,两大日化集团两极化发展日渐明显,而不同发展方向是否折射出其对行业前景的看法出现严重分歧则引发了业内关注。甚至有业内专家认为,在全球日化行业不景气的大背景下,宝洁和联合利华做出的迥异选择,很可能影响其他日化企业跟风。

宝洁忙“瘦身

宝洁近日宣布,同意将其在美国的一个预防保健医护网络MDVIP出售给Summit Partners,而宝洁的这一决定也完成了其非日化主营业务的又一轮“瘦身”。

就在上个月,宝洁刚刚以29亿美元的价格向玛氏出售了旗下三个宠物护理品牌业务,希望回归大日化主营业务,此次交易包括中国的宠物护理业务。

其实在上世纪70年代,宝洁也一度热衷于食品,收购了咖啡、花生酱等多个优质品牌。而雷富礼接任宝洁后,便坚定了集中发展日化核心业务的决心,对非主营业务实行一步步地剥离。

自2000年开始,宝洁旗下的果汁饮料、得宝面巾纸、咖啡、花生酱、品客薯片、宠物护理业务等逐渐被剥离。

不过在“瘦身”的同时,宝洁也在进行着日化业务的一系列并购。以50亿美元的高价买下洗发水品牌伊卡璐、以44亿美元收购染发品牌威娜,更是“不惜血本”以570亿美元吞并了吉列。

一位业内人士分析,食品与日化的管理经营模式相去甚远,宝洁的并购错综复杂,也使得宝洁业务战线太长,食品业务并不是卡夫、雀巢等食品巨头的对手,更将无法集中精力与专业的日化企业抗衡,剥离食品主营日化也是无奈之举。

联合利华多元化

仅次于宝洁的世界第二大日用品巨头联合利华,其主营业务是食品和家庭、个人护理产品,但是在中国市场,则要加上另外一个业务,那就是净水产品。

2013年7月,联合利华在中国推出净水产品——净水宝,而在接下来半年的时间,销售并不乐观。缺少技术支持、市场认可度低,是行业内对净水宝的最大质疑。

在质疑声中,联合利华做了一个“果断的决定”,今年3月,联合利华高价收购沁园集团55%股份,成为其大股东,而沁园集团则是专业做净水器产品的科技公司,位列国内净水器品牌三甲,其家用净水产品年销售额约为12亿元。

联合利华北亚区副总裁曾锡文表示,净水器业务将会与个人护理、食品一样成为联合利华中国的又一项业务,而且希望未来能成为销售贡献占比10%以上的品类。

业内分析师认为,家电业务是对中国市场除日化和食品领域的补充,联合利华想要在中国实现多方面的更多利益。而其实根据联合利华发布的2013年财报数据,公司全年销售额为498亿欧元,自2009年以来首次出现了下滑,同比下降3%。

日化企业两极抉择

日化行业专家高剑锋表示,这两个日用品巨头非常重视中国市场,会选择更适合本土的品牌和产品。宝洁的洗护产品会更多加入中国消费者容易接受的元素,例如飘柔系列推出专门为中国人设计的首乌黑发二合一洗发水;而联合利华在中国推出净水宝以及收购沁园集团股份,也是在中国市场比较特殊的动作。

日化行业专家冯建军则指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宝洁主营业务加大,在日化市场保持着霸主的地位;而联合利华在中国加码其他业务来实现利益最大化,是根据公司内部的战略发展来布局的,同时跟全球销售低迷的业绩也不无关系。

单纯从日化业务来讲,无论是洗发产品、牙膏,还是护肤品,联合利华在中国市场比宝洁总是显得稍逊一筹,加码净水器产品也是其对日化行业利润的一个补充。”日化行业专家谷俊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专家预测,宝洁、联合利华两极化发展很可能成为整合行业发展分化的缩影。

其中,霸王集团今年宣布完全剥离经营多年的凉茶业务,回归洗发水主业;索芙特曾准备投资旅游文化演艺业,收购《印象·刘三姐》失败后,今年初也宣布重归日化主业。反之,去年两面针新任董事长钟春彬上任后,将旗下业务整合为五大产业板块;而立白集团和云南白药的“大日化”和“大健康”发展战略也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

但在当下国内日化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之时,究竟是集中火力还是多面开花更为适合,尚有待观察。

宝洁出售资产

2012年 品客薯片

2014年 三个宠物食品品牌

2014年 预防保健医护网络MDVIP

联合利华并购案

2008年 俄罗斯冰激凌生产商Inmarko 2010年 美国护发用品生产商雅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