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 50岁包粽大妈20秒搞定一个

02.06.2014  11:15

   四川在线消息(黄金芬 李小波) 大妈,你这粽子要卖不?”“不卖,是代客户包的,你也是来预约的呀?”6月1日,天刚放亮,笔者在泸州市纳溪区农贸市场寻找端午节新闻眼时,见一头发花白的大妈正手脚麻利地包裹着新鲜粽子。

  据悉,这一位大妈叫刘时珍,是丰乐镇白合村2社一留守老人,现年已50岁,包得一手好粽子,是远近闻名的包粽能手,长期在丰乐、龙滩、龙车、白节等地赶“溜溜场”,专业代客户或商家包粽子。

  “端午节近了,粽子成了俏销品,现在年轻人大都不太会包粽子,会这个手艺的也越来越少了!”空闲时,刘时珍老人讲,现代人十分讲究舌尖上的安全和环保,从上个周周六到目前共7天时间,平均每天替客户包3000个粽子。

  听说是采访,刘时珍还特意展演了她的拿手独门“绝技”:用右手二个手指拿粽叶卷成锥形,紧接着用另二个手指撑勺、盛粽馅料、捆绑,不到20秒功夫就爽快地“搞定”一个。笔者在现场看到,不到10分钟,一张小桌上就堆满了一大堆粽子。

  还没等笔者反应过来,面带笑容的她又高举左手,掐起手指向笔者算了一笔经济帐:若客户自备粽叶、粽馅料,每个仅收取0.1元的加工费;若客户仅备粽馅料,每个就收取0.15元加工费,最多时一天能代客包3200个,最少的也有3000个,除掉车餐、粽叶等成本费,平均每日有300元纯收入。

  据了解,去年以来,纳溪区许多乡镇的街头巷尾或农村地区正悄然兴起一个新兴的行业——代客户包粽子。眼下,像刘时珍大妈一样,农村一些会包粽子的妇女和留守老人,抢抓节日经济,利用代80后、90后的家庭或超市包粽子获取加工费,一个端午节收入,少则有数千元多则上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