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利州区:扎实开展“包带”活动 推动山区群众同步小康

21.08.2014  03:10

(白燕林 记者 董红明))近日,广元利州区委书记赵文峤深入大石镇大广村、高坡村等地,实地调研精准扶贫工作开展情况。他强调,要坚定不移地开展“三千干部包万户、带领群众奔小康”活动,进一步深化活动内涵,探索精准扶贫新机制,切实推动高寒偏远山区脱贫致富,与全区同步实现全面小康。

2013年12月31日,区委书记赵文峤来到大石镇高坡村等地看望慰问了困难群众,调研当地扶贫开发工作。他指出,高坡村等地要做好三件事:修路、栽树和养殖。要打通雪黑路,修好通村路;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大力栽种核桃;要大力发展养殖业,力争形成规模,通过产业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切实消除贫困、改善民生,与全区同步实现全面小康。

时隔半年多,高坡村等地的“包带”活动开展情况如何?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又有哪些新变化?精准扶贫工作是否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赵文峤一直牵挂于心。8月13日一早,赵文峤就踏上了雪黑路,前往大石镇。

雪黑路起于雪峰止于朝天区洪督关,全长16公里,总投资1200余万元,途经大石镇龙王林场、工农镇三颗村、大石镇高坡等村,路宽设计5米。目前,已完成投资610余万元,路基工程全部完成,预计10月底全线完工。

在详细询问了雪黑公路项目进展情况后,赵文峤说,雪黑路是连接朝天区与利州区的一条重要通道,涉及多个高寒偏远村组,建好雪黑路,不但可以方便沿途村民出行,更能带动沿线村民发家致富奔小康。他要求,大石镇要科学规划、合理利用通道周边土地资源,严格把关土地流转工作,切实提升土地利用效益;要立足实际,合理规划主导产业,把乡村旅游、健康养生、林果业紧密结合,利用好资源优势,谋划好产业发展。

伴随着雪黑路的开工建设,一些有经济头脑的村民也开始尝试发展养殖产业。今年4月份,以樊龙为首的30多户大广村村民联合成立了凯鑫种养殖合作社,开始进行规模养羊。针对包带户不具备养殖场地、技术等基础条件的情况,探索试点“大户承接散户寄养模式”,在包带户自愿的前提下,将包带户养殖的牛、羊寄养在大户的正规圈舍,签订寄养协议,出栏后按约定分红。目前全村60余户包带对象已初步达成合作意向,圈舍基本建成,8月底首批引种150头。

赵文峤对合作社新颖的经营模式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说,这样的经营模式规避了养殖风险,打消了群众的顾虑,进一步增添了群众的发展信心,非常感谢他们为全村经济发展做出的贡献。鼓励他要有做大做强山羊养殖的信心和决心,加快建设进度,完善设施装备,尽快发挥生产能力,带动更多群众致富。

高坡村村民鲁正荣、俞永林,在包带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积极发展生猪养殖,年出栏生猪均在100头左右。赵文峤鼓励他们要继续扩大养殖规模,改进养殖技术,提高养殖效益,争取早日实现小康。

赵文峤指出,“包带”活动开展以来,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绩,得到了群众的大力支持和广泛响应,通过活动的开展,不仅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更有力推动了当地的基础设施改善和产业提升。

赵文峤要求,要坚定不移、扎扎实实抓好“三千干部包万户、带领群众奔小康”活动,切实谋划实施一批县与县、乡与乡、村与村、组与组之间的道路建设等项目,让偏远山区群众感受到新变化,享受到真正的实惠;进一步完善包带干部激励机制,将干部包带工作纳入目标考核和干部考核体系,优先使用在包带工作中成绩显著、群众信任、组织认可的干部;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大张旗鼓的表彰推介在“包带”活动中涌现的先进个人和集体;要进一步深化“包带”活动内涵,探索精准扶贫新机制,推动高寒偏远山区脱贫致富,与全区同步实现全面小康。

区领导陈内召参加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