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川央企自主研发工艺包 助力塔里木油田乙烷回收工程提前达产

05.03.2022  09:43
塔里木油田天然气乙烷回收工程。蒲黎明 摄

  中新网四川新闻3月4日电(严心怡 上官昌淮)4日从塔里木油田传来消息:在川央企中国石油工程建设有限公司西南分公司承担设计的塔里木油田天然气乙烷回收工程已投产6个月,乙烷产量超过42万吨,半年达到设计年产量的55%,标志着该公司自主研发的“100亿立方米/年天然气乙烷回收”工艺包,进一步助推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提前实现乙烷达产达效。

  据悉,塔里木油田天然气乙烷回收工程是该油田贯彻落实新疆优势资源转化战略、增加石油液体产量、实现提质增效的一项重点工程,工程设计处理规模为每年100亿立方米天然气,设计年产76.2万吨乙烷、36.6万吨液化气和7.5万吨稳定轻烃。该工程在为下游独山子石化塔里木石化分公司乙烯项目提供优质乙烷原料的同时,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石油能源工业的产品结构链,带动了下游相关产业建设,促进了南疆经济社会发展。

在川央企助力塔里木油田乙烷回收工程提前达产。蒲黎明 摄

  作为天然气领域设计建设主力军,中国石油工程建设有限公司西南分公司在该项目设计之初就高度重视,成立了以该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郭成华为组长的科技项目领导小组,组建了以集团公司科技英才蒲黎明为项目经理、天然气液化处理技术骨干周璇等为攻关成员的乙烷回收工艺包设计研发团队,并在天然气乙烷回收工程的可研阶段之前开展工艺包设计和研发。

  据介绍,该公司经过近2年时间潜心研发,将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进行综合集成和优化,取得了4项新的专利成果,并研发出了“丙烷预冷+膨胀机制冷+双回流的国内首套100亿方/年天然气乙烷回收”工艺包,并把取得的成果成功运用于塔里木油田天然气乙烷回收工程,实现了科技成果有形化。

  据透露,近年来,中国石油工程建设有限公司西南分公司以天然气和新能源为核心,全力打造一流技术先导型企业,持续推进科技研发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制定了促进科技创新的20条措施,持续完善科技投入和创新决策机制,以及科技创新管理和奖励激励机制。先后完成省部级以上科技攻关20余项,研发出高含硫、高含二氧化碳天然气处理技术、大型管道穿跨越技术等专利219项,取得科研成果748项,形成了以“六高”气田开发为代表的气田集输工艺技术、以低成本高适应性为根本的页岩气地面工程技术、以完整性管理提供保障的腐蚀防护与控制技术等十大特色核心技术,覆盖了从井口、内部集输、天然气处理、长输管道到城市燃气等全产业链。

  值得一提的是,该公司自主研发的国内首套“100亿方/年天然气乙烷回收”工艺包、国内首套页岩气自动除砂系统、国内首台储气库离心式注气压缩机、中石油首套天然气余压发电装置、国内首台全国产化60万方/天LNG绕管式换热器等先后成功投运,以自有核心技术加持的优势产品不断增加,进一步延伸天然气产业链,为中国按期实现“双碳”目标、中国石油建设世界一流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贡献力量。(完)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韩金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