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节 道声“辛苦了”

01.05.2016  10:03

梅燕,30岁,熊猫基地饲养员,从业近10年,喂养近60只大熊猫,如今照顾9只未满一岁的幼年大熊猫和一只成年大熊猫,每天为大熊猫手提300多斤竹笋,一年搬运竹笋近36吨,看着大熊猫慢慢长大,心里很欣慰,希望大熊猫能带给大家更多的欢乐。

黎超,数学老师。当老师15年,培训了上千名学生,一年要上900多节课。他认为老师不光要教给学生知识,还应该关注学生的长远发展。

吕璐,成渝高铁列车长。从成都到重庆,她每天要跑3个半来回,行程2000多公里,减去休息时间,一年要跑36万公里路程。

蒋昌华,47岁,成都大安正街送水工,送水6年了。每天都会给客户送去50桶水,每桶40斤,一年要将300吨水搬上楼,他希望15岁的孩子能考上个好的高中。

马金波,31岁,从事快递行业8年,负责四川大学华西校区快递派送工作。平均每天分发400个包裹,一年将近分发15万个包裹,相当于7吨多重量。他希望用自己的努力完成电子商务最后一公里的派送。

曹武航,29岁,成都交警一分局协警。每天都骑自行车巡逻,纠正人民南路、华西医大片区路段上的违法乱停放机动车。每天要骑行20多公里,一年下来要骑行6000多公里,相当于从成都到北京骑车跑了3趟。

黄子真,32岁,游戏公司当代码农,从业10年,每天上班14小时,除了春节全年无休,行军床就在办公桌下,累了就躺会儿。忙起来每天编写代码近千行敲击键盘数万次,一年敲击键盘达数千万次。

白文浩,26岁,从事美发行业9年,每个月为200多位顾客理发 ,一年要理发3000人次,推剪几十万次。他希望用自己挥舞的剪刀,给客人打造光鲜亮丽的形象。

  日前,一份新的中国城市分级榜单公布,成都凭借商业资源的集聚度、作为中心城市的辐射能力、公司人的活跃程度、生活方式的多样性和未来潜力五个维度的大数据,确立了“新一线城市”榜首的位置。在这些大数据中,部分源自城市先天的禀赋,而更多的来自城市每个普通个体的努力。

  从一年搬运7吨包裹的快递小哥、全年为3000多人理发的理发师,到一年上900节课的老师、骑行6000多公里的交警,正是这一个个小数据,汇集成了城市发展的大数据。劳动最光荣,这份光荣也属于普通的你、我、他。

  今天是“五一”国际劳动节,让我们向劳动者道声“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