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务开发 托起百姓脱贫致富梦

24.07.2017  14:04

 

  “拥有一技之长,走遍天下都不怕。”近日,小金县达维镇精准扶贫乡村旅游劳务品牌培训班现场,中式烹调、餐饮住宿服务、民俗风情接待……乡村旅游培训内容扎实,农民工胡礼香的话道出了在场60名学员的心声,她说:“培训有用,接地气,我一定要多听、多看。

  这幕动人的场景,只是阿坝州坚持为民情怀的一处缩影。

  今年以来,阿坝州劳务开发暨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紧紧围绕州委、州政府的工作中心,聚焦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压实责任、精准施策、过细工作,以“绣花”功夫打造劳务开发套餐,服务全州脱贫攻坚大格局。

  文化为匙

  叩开致富新大门

  2016年,《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职业技能培训教材丛书》13本教材正式编辑出版。

  “六年时间的精雕细琢,就是为了今天能有用武之地。”阿坝州农劳办负责人介绍,这套涵盖了民族传统技艺、民族文化习俗、民族特色美食三大类,突出图文并茂、通俗易懂、边学、边用的工具书出版,标志着阿坝州彻底走出全州劳务培训无本土教材的窘境,更培育起了阿坝民族文化劳务品牌,“这正是阿坝文化自信的体现”。

  丛书面世以来,阿坝州农劳办先后开办羌绣、唐卡、藏式版画等特色专业培训150余期,培训学员9500余人次,销售作品5000余万件,为农牧民直接实现增收亿元以上。

  一直以来,阿坝州农劳办始终坚持民生为本,在工作中将“就业+文化”有机结合,以“文化为匙”叩开了农牧民群众脱贫致富的新大门。

  不仅如此,编纂丛书的同时,阿坝州农劳办针对农民工普遍缺技术、少技能的实际,推行订单、定向、定岗式培训,增强内生“造血”能力。

  来自黑水县红岩乡云林寺村的仁青罗尔基正是受益人之一,勤劳刻苦的他很珍视“黑水保安”这个来之不易的金字招牌,他告诉记者:“牌子已经打响了!有了‘黑水保安’这块品牌的保证,同样是当保安,现在我的工资已经涨了一大截。

  仅2016年,阿坝州农劳办就为3000余名贫困劳动者开展了烹饪、旅游服务等技能培训,打造出了“九寨妹子、黑水保安”等地域品牌和羌绣、唐卡、玛尼石刻等特色品牌,让更多的农牧民群众有了多元的增收门路。

  喜报频传。农劳办品牌培训科负责人透露,今年第一季度,州农劳办共培训贫困家庭劳动者2016名。

  勇挑重任彰显责任担当。无论是言出法随的实际行动,还是农牧民群众的亲眼所见与切身感受,无不彰显着全州劳务开发和农民工工作如火如荼的发展态势。

   筑巢引凤

  让企业和群众共享发展红利

  7月,走进汶川县龙溪乡的达拉布庄园,此刻正是一年美景时。

  这个集赏羌族文化、尝农家美食、采四季鲜果的农业观光园是本土企业家唐林返乡创业后,亲手打造的一片“绿色江山”,如今,这个田园综合体已初具规模,这个投资的现代观光农业产业已经步入正轨,开始盈利。

  2016年8月,在全州返乡创业暨在外创业农民企业家座谈会上,唐林分享了自己成功的秘诀:“致富路上不忘家乡山水和乡亲。”日渐火热的达拉布庄园,采取的是“国资+村集体+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将漂流与寻宝洞资源与村集体和村民按股份分红,还开展生态蜂蜜、野鸡蛋、本地猪供销合作;与此同时,庄园常年提供的120余个就业岗位还主动向当地贫困户倾斜。

  “在家里种田,一年收入才两三千元钱,现在这儿种田,一个月就有2800元的纯收入,再也不用愁娃娃读书的事了!”贫困户唐继康对于能在家门口挣钱开心不已。而令唐继康更加开心的事是:“和我一样,在这儿上班的每个人都是买了社保的。”这意味着他们“退休”后,可以按时领取更多的养老金。

  借党委、政府的扶持东风,龙溪乡当地群众都搭上了观光园的“快车”。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仅去年,全州121个旅游协会成员单位,带动了53万适龄劳动人口近五成实现组织化就业。汶马高速、双江口水电站等48个重点建设项目共吸纳本地人员就业17416人次。

  这背后离不开阿坝州农劳办一项项暖心工程的建设。

  2016年,阿坝州农劳办牵头草拟了支持农民工和农民企业家返乡创业实施意见;打造“阿坝农创”公众微信平台,238家州内企业在阿坝公共招聘网上注册;2016年4月,设立驻沈阳务工人员服务中心,组织工作人员到东北三省、浙江等地慰问阿坝籍农民工,以亲情、乡情,感召成功人士返乡创业……

  数据是最有利的佐证。2016年,334名返乡农民工创办企业306个,吸纳1022人就业,实现产值1.4亿元;全州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0702元,增长10.2%;2016年,全州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14.8万人,其中转移输出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7910人,实现劳务收入32.1亿元。2016年,完成劳务品牌培训3103人(其中,培训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638人)。两项资金脱贫村致富带头人培训125人。

  伴随着农民工积极投身于生态经济、现代服务业的新业态正在逐步形成,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形势向好,大家曾经美好的梦想逐步现实了,脱贫增收的道路越走越宽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