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聚焦:中国努力让贫困地区儿童得到足够营养

20.01.2015  10:54

(记者艾福梅 程露 王烁)买丽娟、买小英姐妹同在中国西部的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同心县丁塘中心小学就读。每天中午,12岁的姐姐比6岁的妹妹晚放学10分钟,肚子吃得饱饱的,而妹妹却只能回家等妈妈做饭。

        造成这种待遇差别的原因是,中国每年拨付160亿元实施的营养改善计划仅针对中西部贫困地区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买小英是 学前班 学生,因而无法获得免费午餐。

        “哥哥,我和大妹妹都可以在学校吃饭,就小妹妹不行。”买丽娟告诉记者,学校早上有鸡蛋,中午都是米饭加菜,还有肉,比家里吃得好多了,小妹妹特别羡慕。

        曾经,在中国的贫困地区,特别是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680个县内,由于家庭贫困、路途遥远,大部分学龄孩子中午只能吃从家里带来的咸菜或者馒头, 营养 不良问题十分严峻。2011年,这一问题得到广泛关注,从中央到地方都开始探索推行营养午餐等计划。

        营养改善计划实施3年来,中国农村学生营养状况和身体素质得到了较明显的提高,基层教师最大的感受是“孩子们脸色比以前红润了,上课精神更集中了。

        然而,如何改善农村地区0-6岁低龄儿童严峻的营养状况,却是政策覆盖的“中空地带”。

        “有一次,学前班一个小女孩的家长接迟了,我就让老师把她带到小学部她哥哥那。小女孩眼巴巴看着哥哥姐姐吃午饭的眼神刺痛了我,马上让老师也给她盛了一碗。可这只能偶尔一次,其他时候我只能让学前班的孩子失望。”丁塘中心小学校长丁生强说。

        买小英等低龄儿童面临的营养困境有望得以改善。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的《国家 贫困地区 儿童发展规划(2014-2020年)》,明确了以健康和教育为重点,对集中连片特困地区680个县的农村困难家庭儿童给予从出生开始到义务教育结束的关怀和保障。

        按照规划,到2020年,贫困地区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降低到10%以下,低体重率降低到5%以下,贫血患病率降低到12%以下。

        根据规划,中国一方面将扩大贫困地区困难家庭婴幼儿营养改善试点范围,让更多半岁至两岁的婴幼儿每天都能获得一包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钙铁锌等矿物质的“营养包”。

        另一方面,中国将继续完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工作机制,加强资金使用和食品安全管理,有条件的地方可结合实际,以多种方式做好学前教育阶段儿童营养改善工作。

        “现在为了避免弟弟妹妹看着哥哥姐姐吃饭的尴尬,学校中午不得不让学前班的孩子提前10分钟放学,也许以后就不用这样了。”丁生强说。

        然而,要让贫困地区儿童得到足够营养,从而有效提升体制并不容易。2012年5月和2013年6月,宁夏教育厅营养办委托宁夏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对项目实施地区学生的体质情况进行了两次监测对比。随机抽取的3431名学生体质监测结果显示,调查对象总体营养不良率、较低体重率由2012年的4.7%和48.6%,降低到4.3%和46.9%。

        项目监测负责人杨建军说,这说明营养状况有改善,但两个比重仍然较高,还需进一步干预。

        同时,在一些地区,“营养改善计划”也因近年来中国持续的物价上涨导致“缩水”。“刚开始实施时牛肉每斤18元,现在每斤30元。以前能顿顿有肉,现在一周最多保证3天,营养午餐只能管饱而无法确保营养。”宁夏固原市泾源县兴盛乡兴盛学区主任吴军科说。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项目主任刘蓓表示,中国在贫困地区儿童营养干预方面已经做出很大努力并取得成效。随着国家新政策的出台,还要保证地方从省到县到乡村顺利的实施,合理分配财政资金,形成可持续的发放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