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开行助学贷款惠及四川经济困难学生9.3万人次

03.01.2014  17:43

  四川网络广播电视台3日消息  “我和二哥能顺利进入大学,要感谢国开行为我们提供的每年6000元贷款,支付了我们的学费,给了我们机会,让我见识到外面更广阔的天地。”今年再次获得国开行助学贷款的小钟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小钟两兄妹毕业于古蔺县蔺阳中学,家有四兄妹,当年成绩很好的大哥和三哥因家里经济困难,早已辍学外出打工,勉强维持生活。巨大的生活负担压在了靠租地种田的父母身上。没有家庭基础,没有富裕亲戚支持,高昂的学费让这个经济困难家庭难以承受。当从古蔺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获得国开行贷款支持后,小钟兄妹今年终于如愿步入大学校园。

  小钟兄妹的故事背后,是国开行从2008年开始在四川推动助学贷款业务的不懈努力。5年多来,该行在四川已累计发放助学贷款5.45亿元,惠及全省85个区县9.3万名经济困难学生,帮助寒门学子实现了就学梦和发展梦,得到了当地高校、学生和家长的高度认可。

  从高校助学贷款到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该行以建立健全社会化的合作机制为抓手,积极探索助学贷款新模式,多策并举解决了“还款率低、银行不愿参与”的难题,为实现“人人享有平等融资权”的普惠金融目标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一是在加强管理上做文章。该行将政府组织优势和自身融资优势相结合,建立了省资助中心、市县资助中心、高校以及代理结算平台的组织管理体系,通过与省资助中心合作,制定《国家开发银行区县资助机构管理办法》等制度,不断强化对市县资助中心、高校的培训和考核,同时通过创新模式,将学生家长、高校和就业单位等利益相关方联结成一道风险防范链,并建立起中央、省、市以及高校四级分担机制,解决了批发银行做零售业务存在的“网点少、人手少、风险大”的难题。二是在金融创新上寻突破。为方便符合贷款条件的学生申请、使用、偿还贷款,该行主动从学生实际出发,开发了在线申请系统和助学贷款管理信息系统,并引入“支付宝”作为第三方支付媒介,实现了从贷款申请到贷后回收的电子化管理。三是在诚信教育上下功夫。在提供贷款的同时,该行还注重强化学生的诚信意识。一方面,由市县资助中心在业务受理时,要求学生签订《违约责任告知书》,告知其诚信还款的重要性以及失信的后果。另一方面,该行还在全省开展高校诚信宣介巡回讲座,先后赴西南科技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等多个高校举办专题宣介会,介绍贷款政策和还款知识,使学生通过承担还款责任,实践了步入社会的第一堂课。

  四川台记者马婧雯报道

  更多内容欢迎关注四川电台新闻频率: FM:98.1 FM:1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