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航天员培养基地落户湖南 模拟受训游太空

11.11.2014  12:54
  俄罗斯狗莱卡在1957年搭乘苏联的“史泼尼克2”号卫星进入轨道,成为第一只进入轨道的动物。但是它也为这次太空探索付出了生命代价,由于这个项目并不知道如何才能重新收回该卫星,莱卡在进入轨道几小时后死亡。   1959年5月28日,猕猴艾布尔和松鼠猴贝克尔搭乘美国“朱庇特”(jupiter)导弹升到距离地面300英里(482.80公里)的高空。它们呆在火箭最前端,最终安全返回地球,不过医生在给艾布尔摘除一个电极时,由于麻醉导致它在几天后去世。   这只名叫萨姆小姐的猕猴是美国宇航局的一只最主要的实验猴。它替代宇航员测试一个逃生装置。1960年1月21日,它搭乘一个太空舱发射升空,升到距离地面9英里的地方后,太空舱坠入大西洋。这张照片显示的是身穿太空服的萨姆小姐。   1961年,美国宇航局把第一只黑猩猩哈姆送入太空。虽然实际飞行高度比原计划高42英里(67.59公里),时速比原计划快1500英里/时(2414.01公里/时),但是哈姆表示很好,它最终安全返回地球,只出现了脱水和轻微的疲乏等现象。这张图片显示的是它被从大西洋上救起后,正舒服地在一艘救生船的甲板上休息。

  核心提示

  50年前,许多动物先于人类被送入太空,成了探索太空的真正先驱。如今,“动物航天员培养基地”落户湖南,更多动物将在模拟太空环境的实验室进行活动,为航天、军事、创新药物研究提供平台。

  本报11月10日讯 记者从湖南科技厅得知,日前省实验动物中心与中国航天员中心就建设动物行为学研发实验室正式签订合同。预计在明年上半年,该中心将正式投入使用。

  届时,该中心将培养一批灵长类的动物,在模拟太空环境的实验室进行活动。未来,该中心将以此为基础,为航天、军事、创新药物研究提供平台。 

  长沙将有大型“动物航天员”实验中心

  中国航天员中心是世界第三个航天员中心,被誉为“中国航天员成长的摇篮”。

  省实验动物中心位于长沙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内,是集实验动物与动物实验研究为一体、专业从事新药筛选与评价的公共服务平台,是湖南惟一的省级动物实验中心。该中心正在建立一个4000平方米国际领先的动物行为学研究实验室。

  为航天员治疗“空间运动病

  据介绍,由于地面和太空环境差异大,即使经过严格选拔和特殊训练,70%的航天员进入太空之后,仍会产生空间定向失常、方位感缺失、恶心、嗜睡等症状,这叫“空间运动病”。

  省实验动物中心主任陈志高告诉记者,科研人员不断研发药物缓解“空间运动病”,包括抗抑郁、抗精神类药物的创新、应用。“这些行为学研究所取得的成果需要一个平台转换。”湖南省实验动物中心就是这样一个平台,它将构建“湖南省精神、神经药物创新孵化基地”。■记者 杨艳

  解读

  为太空旅行积累经验

  拟挑选被驯化的猴子

  (省实验动物中心主任 陈志高)

  Q

  为航天中心提供动物,听起来“高大上”,它们会是什么样的动物?

  A

  一般是灵长类的动物,比如猴子。很明显,被实验的动物越接近人类越好。

  Q

  猴子从哪里来呢?是自己养,还是从外引进?什么样的猴子才能参与实验?

  A

  不是自己养。猴子一般从云南等地购进,而且不能是野生的猴子。能进入实验中心参与行为学实验的猴子都会在之前驯化,能听懂指挥。

  每只动物必须取得实验动物合格证书,不得携带传染性病毒,这些都是最基本的要求。

  链接

  这些“动物航天员”曾入太空

  人类到未知的太空去探险,是带有极大风险的。为了减少风险,人类想到了用动物打头阵、做尖兵。  这样,太空中就出现了“动物航天员”,尽管它们很少被人关注,但它们的功绩已载入了人类的航天史册。

文章关键词: 动物航天员 我要反馈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