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内生动力 破解发展难题——罗江县创新扶贫成效显著

17.04.2015  17:57

种果农,请听着,专门来把果树说,果树冬管是工作,实用技术要多学……”3月18日一大早,罗江县鄢家镇星光村的刘复东吃过早饭就哼着自己编的快板出门了,每天到果林去转一圈是他的必修课,看看树木成长情况,和乡亲们聊聊天,交流种果树的经验技术,对他而言,这既是他的工作,也是他的生活。

种了20多年的果树,经验丰富的刘复东如今已经成为了村里的技术指导,村里大大小小合计2000多亩水果林里到处都留下了他的脚印和汗水,不仅自己依靠种果树过上了好日子,也帮助村民们走上发家致富的道路。“虽然我学历不高,但说到栽种果树,我确实还是有点经验办法的,去年我就带了2个徒弟,都是大学生呢。”作为村民打心里认可的“土专家”,刘复东被罗江县认证为首批名师,纳入全县农村实用人才库,用自己的特长优势带动帮助村民脱贫致富。

去年以来,罗江县以农村全面小康为统领,加强扶贫开发工作,创新扶贫模式,实施精准扶贫,通过建档立卡工作,对全县6912户贫困户一一识别,量体裁衣制定脱贫措施,并以培育和发展产业为重点,由“输血型”扶贫向“造血型”扶贫转变,激发贫困村镇内生动力,破解贫困村镇的发展和贫困户脱贫的难题。通过“科学规划,创新机制”等一系列有效措施的深入实施,该县扶贫开发工作亮点频现,成效显著。

集结人才:先“富脑袋”再“富口袋

关键词:建立农村实用人才库

          站在星光村最高的山坡举目远眺,目光被漫山遍野盛开的梨花、桃花所吸引,在村民们看来,繁花似锦预示着今年将会有一个好收成。星光村一直有种植柚子、柑橘、梨子等水果的传统,但在最近一两年才形成规模,原因正是因为之前村民都是各种各的,没有依靠果树致富的想法,如今政策扶持到位,更重要的是有了固定的专业技术指导人员,定时定期为果农服务,面对面,手把手地讲知识、传技术,村民有技术了,心里有了底,积极性高了,有了主观能动性,干劲十足。“去年我家就我和老伴儿两个人,种了一亩多的果树,算下来收入有1万多呢,而且平时有指导员定期指导也不用怎么操心,比在外打工轻松多了。”51岁的村民吴天秀告诉记者。

罗江县扶贫办副主任肖锐介绍说,在一些贫困村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缺人才,往往是上了致富项目,村民们因缺少技术,造成项目匆匆上马又匆匆下马,没有成为贫困户脱贫的“金饭碗”。因此,为了让扶贫工作开展更加有效,该县创新扶贫机制,建立农村实用人才库,按照种植、养殖等分类,全面收纳县域内现有的农村人才年龄、知、技术等信息,把深藏于广大田间地头的“土专家”、“田秀才”按照全县特色产业和规模,分类组建了翠冠梨、贵妃枣、薄壳核桃等产业农村实用人才库,借此让村民“先富脑袋”,再“富口袋”。凡是纳入实用人才库的人才实行动态管理,对示范作用带动不明显、技术支持不到位、项目验收不合格的人员,每年将予以定期淘汰。结合该县未来产业培育及发展,及时将成熟的新兴产业农村人才吸纳入库,为将来的发展储备可持续发展动力之源。

科学规划:脱贫致富有措施有办法

关键词:项目整合    产业托管

不光是本土人才的充分挖掘利用,该县还把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洋专家”与农村实用人才库内的“土专家”有机结合起来,按照“一镇一主业”兼顾“一村一品”的要求,对全县所有的贫困村和“插花”贫困村进行全面的产业规划。根据其产业现状和发展需求,将农村人才作用从规划贯穿到项目编制、整合、实施以及农业政策落实的全过程,在产业选择、技术指导、发展前景、市场风险、品牌创建等方面提供智力支持,为产业连片奠定坚实基础。

扶贫项目进村,专业人才帮助落实,扶贫的措施和方法不仅局限如此。“扶贫资金毕竟有限,项目整合是当下比较好的出路。”该县坚持全县一盘棋,坚持“渠道不变,使用不乱”的原则,大力将其他涉农项目整合到扶贫项目中来。在整合过程中,该县突出扶贫项目重点发展产业和整合项目重点配套基础设施的重点,通过项目整合达到“1+1>2”的良好效果。

目前,我们扶贫工作又有了新的思路,就是进行产业托管。”肖锐介绍说,针对部分贫困村无劳动力、缺资金、缺技术、产业落地无人管的问题,在征求贫困户意见后,将产业交到专业人才、大户、龙头企业或专合社手中进行产业托管,托管人每年按照产业发展周期(1—3年)按照不同标准给予托管费用。“这种方式相当于村民集中聘请专业人才或种植大户来当这片产业的CEO,每年按照标准给CEO付托管费用。到了产业培育成熟后,村民还可决定自管还是托管。产业托管的方式有效解决了产业发展初期技术、管护、培育的难题,为贫困户增收奠定了基础。

据悉,目前该县农村人才库内共有各类人才近60人,全县凡是有农业产业的地方就用一支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再加上专业专职人员对新培育的产业一管到底,直至产业培育成熟,对已见成效的产业提档升级,提质扩面,让越来越多的贫困户乃至村民正在逐步实现过上富裕日子的梦想。

漫步乡间,一条条平坦的道路,一块块新平整的田地,一个个富民的产业,以及群众奔忙的脚步、脸上洋溢的笑颜,都见证着扶贫开发工作的可喜成绩,预示着未来幸福的生活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