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下快进键 跑出加速度 涪城争当成德绵创新改革“排头兵”
四川在线—绵阳频道讯 (张伟 陈正 记者 郭文丹)今年以来,涪城创新改革动作频频:主办对接“一带一路”战略走进中国科技城核心区高峰会;成立5亿元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引导战略性新兴产业落户发展;陆续启动15个“互联网+”工作方案;全省首个由企业化运营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中心启动;……在国家将成德绵列入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的大背景下,涪城区立足区位优势,按下创新改革的快进键,跑出发展的加速度,争当成德绵创新改革“排头兵”。
深化改革释放内生动力
随着绵阳被纳入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涪城区在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上被赋予重要使命。涪城区先后成立了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和创新改革研究中心,涵盖经济体制、农业农村等8大项内容,同时启动实施各类改革项目87项。
围绕“要改什么、先改什么、怎么改”等问题,涪城区精心绘制改革“路线图”,提出到2020年,在全省率先实现改革试验新突破、率先形成创新驱动发展新局面、率先走出转型发展新路子、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涪城区坚持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在完成规定动作的同时,还完成了精彩的自选动作。在投资融资改革中,涪城区扩大产业扶持基金规模,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撬动效应,设立产业发展引导基金,计划3年内规模达到5亿元,其中,区政府出资1.5亿元,通过公开征集或招标方式选择专业基金管理机构进行管理;设立产业发展股权投资资金,连续3年每年安排1000万元,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直接投资企业、公司或者邀请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共同投资;筹备设立风险池基金1000万元,解决无抵押、无担保小微企业信用贷款问题。
随着一项项改革举措陆续出台,涪城区全面深化改革行动不停、步伐不慢、力度不减:政府机构改革顺利实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基本完成;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有序开展;政府采购管理改革深入推进,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达39项……
创新驱动发力跑出“涪城速度”
作为全省“十强县”前三甲,涪城区历来重视创新驱动。
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2015年涪城区经济却“一枝独秀”: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4亿元,增长9.5%。逆势上扬的“秘密”是什么?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高速发展,全年电商交易额230亿元、网络零售额20亿元,分别增长11.5倍和7倍,成为涪城区经济高速增长的新引擎。
作为绵阳市中心城区,有限的土地资源已成为制约涪城区产业发展的“拦路虎”。涪城区结合自身条件和产业发展规律,明确了一条符合涪城实际的产业转型之路——把电子商务和“互联网+”作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一号工程”,力争到2020年,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1000亿元,电子商务经济发展水平走在全省前列。
围绕这一目标,涪城区制定了一整套政策体系,从产业集聚、全企入网,到电商服务网络全覆盖,涵盖了产业链的全过程,其中最具含金量的,是涪城区探索总结出的“全面落实电商发展36条改革创新措施”,放宽准入门槛、简化注册流程,为电子商务经营主体“松绑”。这一做法得到了省相关部门的充分认可,涪城区被列为全省首个全面创新改革(电子商务)试验区。
如今,一大批传统制造业、商贸物流业企业纷纷投身电子商务和“互联网+”产业。涪城区形成了总投资10亿余元、占地近100万平方米的五大电商产业园区,培育电商平台近30家,夯实了电子商务发展的产业基础。
开放合作营造良好环境
3月17日,涪城区重磅推出对接“一带一路”战略走进中国科技城核心区高峰会,抢抓“一带一路”战略开放红利,昭示了涪城区对外开放合作的广阔胸襟。
开放合作,良好的发展环境是根本。涪城区用实打实的举措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有力提升了开放合作的底气。去年9月25日,在涪城区创业的80后小伙儿王海森申领电商企业营业执照,包括为企业核名、审核、制证在内的6道工作程序,只用了不到1个小时。
王海森的经历不是偶然。在全面创新改革中,涪城区将优化环境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今年初召开的区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环境就是资本,环境就是项目,环境就是吸引力、竞争力和生产力。
为加速推动行政主导向市场主导转变,涪城区大刀阔斧地清除含有地方保护主义的“土政策”,努力营造诚实守信、公平有序、充满活力的市场环境,赢得了外界的认可。在《中国中小城市绿皮书2015》系列榜单中,涪城区入选2015年度全国市辖区投资潜力前100,位列第63名、西部第4。
因为看好涪城区的发展环境和潜力,外来投资者接踵而至。2015年,微软创投加速器项目、甲骨文人才创新中心等项目相继落户涪城;全区全年到位内资72.6亿元、直接利用外资3338万美元。
通过全面创新改革,涪城区逐步构建起合理的产业结构、开放高效的发展环境、蓬勃迸发的创新能力,为在全省率先实现转型发展突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