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阳:7亿元民生工程资金为百姓幸福“加码”
(张荣升 记者 邱兴春)近年来,金阳县紧扣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主题,以深化便民服务平台建设为抓手,大手笔投入,宽领域、大兵团作战,扎实推进就业促进、扶贫解困、教育助学等十项民生工程。共拨付资金71138.19万元,其中县级安排7650.42万元,上级补助63487.77万元,占该县财政总支出的53%、地方财政收入的52%,全县民生工程遍地开花,民生福祉持续改善。
就业促进惠民生
“王师傅,我家钥匙弄丢了,请您去给我开一下门。”“好的,我把这双鞋补完就去。”3月22日,已经是下午6点了,王师傅正准备把手头的活儿做完收工回家吃饭,不料生意又来了。
王师傅叫王建荣,金阳县桃坪乡人,今年49岁,3岁那年患上小儿麻痹症,左脚失去活动能力。17岁那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走上了修鞋路。几十年来,一直靠自己勤劳的双手挣钱养家。前些年,他就靠一台补鞋机,一年挣不了几个钱,养家糊口很困难。近几年来,县上每年都要搞残疾人培训活动,从外面请老师到金阳,对残疾人集中进行推拿按摩、修锁、补鞋、养鸡等技能培训,还给在街上摆摊的残疾人每人配送了一台电瓶车。专业培训使王建荣学会了多项技能,除了修鞋王师傅还多了其他挣钱的门路。平均一天要比以前多做七八桩生意,收入比往年翻了番,小日子越过越好。
据了解,近年来,金阳县加大民生投入力度,着力改善民生。像王建荣这样的受益者还有很多。仅2014年,全县投入“就业促进工程”资金521.95万元,完成农民实用技术、农村青年技能等培训共计15994人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452人,实现残疾人居家灵活就业1800人。
扶贫解困暖民心
2014年,金阳县投入扶贫解困工程资金3273.96万元,完成10个整村推进工作,扶持贫困人口4800余人,提供法律援助201人,帮助467人名农村贫困残疾人发展生产。全县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资金达561万元,落实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446.96万元,实施困难职工救助1074万元、贫困残疾人扶贫解困10万元,从实际出发对每一个需要帮助的特别困难群众提供了“量体裁衣”式扶助,帮助他们摆脱困难发展生产。
“如今,我们这儿家家户户都住上了小洋楼,做饭用沼气和农网电,洗澡用太阳能,干活回来还可以上网查阅农业资讯,日子过得真不比城里人差。”提到今年的民生喜事,金阳县派来镇碳山村“三新”示范村村民徐生东颇有感触。
据了解,2014年,该县投入民族地区帮扶工程14922.47万元,完成彝家新寨建设18个乡镇30个村,全县“三无”、“五保”对象和孤独集中供养实现全覆盖,全县29165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吃上营养午餐。全县公共服务设施日趋完善,通村通组路修到了家门口,村庄换了新颜,村民溢着笑脸。
教育助学惠泽学子
金阳县机关二幼的改扩建工程正行进得如火如荼,天台片区幼儿园修缮一新……一项项教育民生工程相继建成,民生效益日益显现,教育民生惠及更多群众,受到学生、家长的一致点赞。
2014年,金阳县强化责任落实,扎实推进教育助学工程的实施,各项免补政策全部落实到位。投资248万元新建公办幼儿园1所;义务教育全免费,免费学生28746人,减免经济困难幼儿学前保教费4066名;资助普通高中生381名,资助家庭困难职工子女20名;创建留守学生之家2个;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29165名;解决高海拔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取暖问题2869名;开工农村教师周转房12套、省州立项建设的教师周转房9所62套,建筑面积2300平方米;化解大班额,全县不存在超规定人数的班级,完成中职学校招生计划327人。
扩大社会保障范围
2014年,全县社会保障工程完成城乡居民参加基本养老保险6.15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8.48%,为80周岁以上高龄老人居家养老服务2660人,资助重度残疾人护理费用共补助重度残疾811人;医疗卫生工程完成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88.3%,免费婚前体检1804对,新建5个村卫室;百姓安居工程完成地质灾害威胁农户避险搬迁104户,解决11个乡镇14个村1.54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建设保障性住房30套,完成棚户区安置住房98套;民生基础设施工程建设通乡油路54公里,通村公路86.1公里,省道S208线加宽改造主体工程基本完成,小农水重点建设新增节水灌面0.156万亩,实现2个自然村通电话、4个行政村通宽带;实施草原生态补奖政策0.9万户,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3.08万亩,创建“美丽乡村”示范庄2个。
据了解,为确保10项民生工程件件落实处,实现民生工程真正惠民利民,该县各乡镇明确1至2名领导具体负责1个民生工程项目,每个重点项目落实1名领导联系,做到民生工程项项有人抓,件件有人管,层层有落实。全县各级各部门、各级党员干部深入乡村,深入农户,贴近群众,察民情、体民意、解民忧,帮助群众理清发展思路。联乡干部走出机关,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发挥机关、帮扶村的资源优势,发展富民产业,解群众之难、暖百姓之心。
全县72个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联系2000余户贫困户,全县党员干部共建立“3+1”台账631本,登记各类问题3906件,解决3605件。全年实现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2098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404元,全县贫困人口减少4951人,贫困人口变化率达到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