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设交通强省,四川这么干

31.08.2020  17:41

中共四川省委 四川省人民政府

关于贯彻落实《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加快建设交通强省的实施意见

(2020年8月19日)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交通强国建设的决策部署,进一步提升四川在全国交通发展格局中的战略位势,加快建设交通强省,根据《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精神,结合四川省实际,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国家重大战略和省委“一干多支”战略部署,把准交通“先行官”定位,完善交通基础设施,提升运输服务品质,强化科技创新引领,提高安全保障水平,推进交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打造一流设施、一流技术、一流管理、一流服务,建成人民满意、保障有力、全国一流的交通强省,为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提供坚强支撑。

  (二)发展目标。2020年,完成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交通建设任务和我省“十三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各项任务,建成出川大通道38条,为交通强省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到2025年,高质量完成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任务。初步形成陆海互济、东西畅达、南北贯通的“四向八廊”战略性综合运输通道格局,出川大通道达55条,交通开放合作和城乡区域交通协调发展达到新高度。

  到2035年,基本建成交通强省。全面建成现代化交通基础设施体系、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集群,出川大通道达94条,形成便捷顺畅、高效经济的客货交通圈和万亿级交通产业集群,基本实现交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交通强省。基础设施规模质量、运输服务品质、开放合作水平、安全保障能力、生态环境质量等全国领先,科技创新、治理能力等达到全国先进水平。

  二、完善立体互联的交通基础设施布局

  (三)建设内联外畅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聚焦“内联”构建3个“1小时交通网”,聚焦“外畅”构建“四向八廊”战略性综合运输通道格局。畅通西部陆海新通道西线主通道。推动五大区域交通协同发展,持续提升成都门户枢纽地位,加快推动成德眉资交通同城同网,推进川南经济区铁海联运和长江航运联动发展,支持川东北经济区建设东向北向出川综合交通枢纽,支持攀西经济区建设国家重要战略资源集散中心和南向开放的重要通道,畅通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内联外达通道。

  (四)建设高效通达的轨道交通网络。构建“四向八廊十六通道”现代铁路干线网络。加快推进成达万、成渝中线、川藏等铁路大通道建设,加快建设川南城际铁路内自泸段、汉巴南铁路南巴段,着力推进雅眉乐自城际铁路前期工作,推动成渝、隆黄等普速铁路建设改造,协同推进黄桶至百色铁路前期工作,开辟成都经达州至万州港铁水联运新通道。完善成都都市圈多层次多制式轨道交通网。推进都江堰至四姑娘山等山地轨道交通建设。

  (五)建设全域畅达的公路网络。构建“县县通高速、乡乡通干线、组组通公路”现代化公路网络。完善“18射9纵9横”高速公路网,打通川藏、川青通道,加密川渝、川黔、川滇、川陕通道,扩能改造成渝、成绵广、遂渝等繁忙通道,强化城际高速公路直连直通,推动高原山区高速(化)公路建设。消除国省干线和城际快速路瓶颈。高质量建设“四好农村路”,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建立规范化可持续的管护机制,积极推行“路长制”。

  (六)建设科学合理的航空运输体系。建成投运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提升成都双流国际机场运营保障能力,推进“两场一体”运营,推动成都国际航空枢纽进入全球航空枢纽第一梯队。构建“干支结合、客货并举”机场布局网络,推动乐山、阆中等支线机场建设,加强民族地区机场建设。构建五大通用机场群,完善支线机场通用航空设施。

  (七)建设通江达海的航运体系。构建“一横五纵多线”干支直达航道网,实施长江干线航道扩能工程和支流千吨级航道提升工程,实现长江干线3000吨级船舶直达宜宾。完善“两核四翼多点”港口体系,打造“四个一流”港口。推动港口资源深度融合,协同重庆共建长江上游航运中心。

  (八)建设保障有力的油气管网体系。构建“三横三纵三环”骨干输气管网体系,推进元坝—德阳、攀枝花—凉山、宜宾—泸县、安岳—三台、川南页岩气集输干线、泸县—梁平(四川段)等输气管道建设,建成西南地区天然气管道输送枢纽中心。规划布局北向或沿江入川输油管道。推动油气管道与港口油化品码头互联互通。

  (九)建设多层级、一体化的综合交通枢纽体系。强化成都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功能,打造泸州—宜宾、万州—达州—开州、攀枝花、广元等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培育南充—遂宁—广安、内江—自贡、绵阳、乐山等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加强枢纽港站一体化规划建设。

  三、构建便捷高效的运输服务网络

  (十)形成功能完备的城市交通系统。优化城市交通出行结构,支持成都建设公园城市绿色交通体系,强化轨道交通骨干作用;鼓励区域中心城市因地制宜发展大容量公共交通,提升中小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水平。提高城市道路通达性,强化城市内外路网衔接。完善公共交通配套设施和停车设施,完善城市步行和非机动车交通系统,打造慢行绿色廊道。

  (十一)提供快速便捷出行服务。推进区际出行快速化,拓展国际航线网络覆盖面,加密国内干支航线网络和高铁开行频次。推进城际出行便捷化,推动城际铁路公交化运营,建设城市候机楼和高铁无轨站,实现出行即服务。推广定制客运等个性化服务,探索发展通勤航空。推进城市出行智能化,引导市民绿色出行。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全面实施乡村客运“金通工程”,保障城乡居民行有所乘。

  (十二)发展绿色高效现代物流。完善港站集疏运体系,推广标准化设施设备。开展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建设,推广铁海联运、铁水联运、中欧班列集结编组、“水水中转”。积极发展至东盟、中亚等地区的国际道路货运。完善航空物流网络,提升航空货运效率。打造物流信息平台,推广“一单制”提单和“一站式”通关。发展高铁货运、网络货运、冷链快递和全货机物流等新业态。推广城市绿色货运配送。支持成都、遂宁、泸州、攀枝花、达州建设国家物流枢纽,优化物流园区和快递分拨中心布局。完善农村物流配送体系,建设“一站多能”的乡镇综合运输服务站。

  四、健全富有活力的科技创新体系

  (十三)强化重大技术攻关。依托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公路长大桥建设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攻克复杂地形地质工程关键技术。依托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研发高速磁悬浮、高速轮轨、山地轨道等装备核心技术。建设民航科技创新示范区。推动组建科技创新联盟,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

  (十四)大力发展智慧交通。积极发展新基建,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5G等新技术与交通行业深度融合。实施基础设施数字化工程,构建综合交通大数据中心体系,推动数据开放共享和创新应用。打造一批智慧高速公路、智慧港口、智慧机场。推进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

  五、建立完善可靠的安全保障体系

  (十五)提升本质安全水平。持续加大基础设施安全防护投入,提升交通基础设施安全防护能力。构建现代化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体系,实施“平安百年品质工程”,强化交通基础设施管理养护。完善监测预警机制,建立安全隐患监测管理库。强化载运工具质量治理,保障运输装备安全。

  (十六)完善交通安全生产体系。健全交通安全生产制度和技术标准规范。完善安全责任体系,强化企业主体责任,明确部门监管责任。加强安全生产事故调查评估。完善预防控制体系,有效防控系统性风险,建立交通装备、工程等第三方认证制度。加强自然灾害交通防治体系建设,完善灾害易发地区“生命线”交通网络。完善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增强科技兴安能力。

  (十七)强化交通应急救援能力。健全综合交通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全省综合交通运输运行协调和应急指挥平台,形成陆水空一体化应急救援体系。加大森林草原防灭火道路与航空灭火设施建设力度。加强交通应急救援专业装备、设施、队伍建设,完善应急物资储备中心布局,依托川藏铁路建设公铁两用的救援和灾备中心。

  六、完善生态环保的交通运输体系

  (十八)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强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的有效衔接。统筹综合交通线网布局,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岸线、空域资源。推进资源循环利用,加强老旧设施更新利用,推广工程废旧材料再生利用,推进邮件快件包装绿色化、减量化。推动城市公共交通工具和城市物流配送车辆全部实现电动化、新能源化和清洁化。

  (十九)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全面推进交通运输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严格实施生态修复、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与土地复垦。强化生态环保设计,避让耕地、林地、湿地等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国土空间。加强港口、船舶污染防治,打好柴油货车污染防治攻坚战,降低交通沿线噪声、振动。建设生态示范路、绿色交通廊道、绿色航道。

  七、培育竞争力强的交通运输产业

  (二十)打造交通装备产业集群。推动城际动车组、货运列车、山地轨道机车等“四川造”,打造轨道机车整车全产业链条。发展智慧空管、智能安检、智能运维等技术装备和航空发动机整机制造产业,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民航产业集群。培育壮大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交通施工和应急抢险救援装备产业。

  (二十一)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交通+旅游”深度融合,构建大九寨等旅游风景廊道体系,发展低空旅游、水上旅游、房车营地等新业态。培育枢纽经济、通道经济、流域经济,打造超级服务区,推进港产城一体化发展。加快“互联网+交通”发展,大力发展共享交通。

  (二十二)做大做强交通企业。加大国有资产重组整合力度,培育一批综合实力位居全国第一梯队的交通企业。支持运输企业联盟化集群式发展,培育集电商、物流、新零售等为一体的新业态龙头企业,打造年业务量超亿件的川货寄递品牌。优化营商环境,保障各类市场主体公平有序竞争。

  八、健全规范高效的交通治理体系

  (二十三)完善制度机制。完善综合交通地方性法规、规划、政策和标准体系。深化交通运输法治政府部门建设,完善权力配置和运行制约机制,健全公共决策和权力监督机制。推进交通行业信用体系建设,构建以“双随机、一公开”为基本手段、重点监管为补充、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

  (二十四)深化行业改革。完善综合交通运输管理体制,健全物流管理体制。推进交通运输领域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形成与现代财政制度相匹配的分级管理体制。深化交通投融资体制改革,完善资金保障和运行管理体制。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深化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加强和改进基层执法工作。健全市场治理规则,构建现代交通市场体系。

  (二十五)培育交通文明。弘扬以“两路”精神、民航英雄机组、其美多吉雪线邮路等为代表的交通精神,加强古蜀道、南方丝绸之路等重要交通遗迹遗存及雅康高速、雅西高速等现代交通重大工程的保护利用和精神挖掘。营造文明交通环境,提升全社会交通文明程度。

  九、强化支持保障

  (二十六)健全工作机制。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建立统筹协调的交通强省建设实施工作机制,发展改革、经济和信息化、公安、财政、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利、农业农村、文化和旅游、应急、林草、科技等部门分工负责、协同推进,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上下联动、多方参与的工作格局。

  (二十七)强化资金保障。积极争取中央资金支持,加强各级财政建设资金保障。鼓励通过发行权益类和基金类金融工具筹措项目资本金,支持引导保险资产管理机构等社会资本参与交通强省建设。支持交通投资平台盘活存量资产。建立跨区域项目财政协同投入机制,研究交通沿线用地综合开发增值收益支持交通发展。用好用活省级铁路建设专项资金、交通发展专项资金和交通投资基金,积极利用外资。

  (二十八)保障用地需求。加大对交通建设项目用地需求的保障力度。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管控措施,扎实做好重大交通项目不可避让生态保护红线论证相关工作。探索建立跨区域项目统筹用地指标、盘活空间资源的土地管理机制。落实市县政府在征地拆迁、建材供应保障等方面的主体责任。

  (二十九)鼓励先行先试。开展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体化交通网、高原山区综合立体交通网、公园城市绿色交通体系、交通防灾减灾体系、智慧高速公路体系、交通与文旅深度融合等领域先行突破,取得系统性成果。出台支持激励政策,分地区、分批次推进交通强市、交通强县建设,打造一批交通强省建设样板区。

  (三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推进交通新型高端智库建设,加强普通高校交通运输相关学科建设,支持交通职业院校开展“双高”建设。实施交通科技领军人才计划,培养一批高水平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打造素质优良的交通劳动者大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锻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三十一)加强开放合作。加大对外开放力度,高标准建设并争取新设一批机场、港口、铁路口岸,加强与沿边沿海口岸通关协作,协同构建对外经济走廊。深化交通运输国际合作,支持交通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北部湾等区域的对接合作,深化川渝合作,推进毗邻地区合作。

  (三十二)严格实施管理。合理规划交通强省建设进程,谋划实施“十四五”综合交通建设万亿工程。交通运输厅和省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加强跟踪分析和督促指导,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重大事项及时向省委、省政府报告。

责任编辑:蒋燕 分享阅读
建设交通强省 四川有了“任务书”和“施工图”
  建设交通强省,四川有了“任务书”和“施工图”。新华网四川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