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换5雇主 “打短工”加剧用工荒

09.02.2014  11:02

  原标题: 1月换5雇主 “打短工”加剧用工荒

      本报连续报道的“ 用工荒”系列近日引起热议:无论是老板开车上门接工人,还是开出高价介绍费,抑或派发“开工红包”大打人情牌……这些是否真的能从根本上解决用工荒?在人口红利趋于消失的当下,造成用工荒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我去了不少城市,做过酒店服务员、也在餐厅当过迎宾,还给超市发过传单。”达州姑娘李琼,1991年出生的她已去了四个城市,换了4份工作了,“打工像是旅游”。42岁的谢世军是一位油漆工,一个月换了5个雇主,“能挣快钱,为啥要在别人手下做活,看别人脸色?

  本报记者随机采访30名农民工,发现近30%的人在近7个月更换了工作,近一半的人在两年内换过工作。“短工化”就业趋势在农民工中变得越来越普遍。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方长春认为,“用工荒”出现的原因是企业工资和工作环境无法满足求职者需要,因此频繁跳槽,对拥有“城市梦”的青年农民工来说,工作不能使他们扎根“城市”。而人口红利趋于消失,劳动力进入卖方市场,“用工荒”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农民工的“短工化”又反过来加剧了“用工荒”。

2年换4份工作 打工像是旅游

  1991年出生的李琼,目前在成都一家酒店做前台收银员。两年内,她已在杭州、广州和重庆工作过。李琼说,因工资不高,工作环境不好,没有晋升机会,所以一直在换工作,“打工像是旅游。

  42岁的谢世军也常换工作,最频繁的一次,一个月换了5位雇主。但与李琼不同的是,谢世军只做一件事,就是刷油漆,家在邛崃的谢世军,以前跟着装修队到处奔波,做了十几年后,就自己找活干,“干完就走,很自由。”谢世军说,喜欢打“短工”,“收入虽不稳定,但也不担心没活干。到处都缺人,我也不怕。

相关调查

四川“短工化”成趋势

  2012年清华大学社会学发布调查报告显示,66%的农民工更换过工作,25%的人近7个月内更换了工作,50%的人在近1.8年内更换了工作;农民工平均每份工作的持续时间为2年,两份工作的时间间隔约为半年多。

  2014年2月7日和2月8日,记者在锦江区人力资源市场和金堂县淮口镇、竹篙镇随机采访了30名农民工,10名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60年代,10名出生于70年代、80年代,10名出生于90年代。

  调查发现,有近30%的人在近7个月更换工作,近一半的人在两年内换过工作,80后和90后更换工作更加频繁。80%的人在两年内换过工作。四川地区“短工化”趋势也比较明显。

专家分析

用工荒”催生“短工化

短工化”加剧“用工荒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方长春认为,企业薪酬低环境差,农业经营方式变化,城镇化导致家门口可打工,人口红利趋于消失等原因都导致了“用工荒”的出现。而“用工荒”则催生了“短工化”,短工化反而加剧了用工荒。

  方长春认为,“用工荒”出现的根本原因是薪酬和环境问题,尤其对青年农民工来说,“扎根”城市是他们的梦想,但城市却无法提供条件让他们安顿下来,因此,当薪资或生活环境不能满足时,他们便会选择离开。

  “‘用工荒’催生了‘短工化’,企业到处招人,农民工认为到处都有工作,所以一旦对现在工作不满意,便会换工作。而‘短工化’则又加剧了‘用工荒’,导致企业更难招人。”方长春认为企业提高工资、优化劳动环境已成必然选择,同时,政府也要积极出台相关制度,保障农民工可以真正“扎根”城市。

  华西都市报记者谢燃岸席秦岭张路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