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府新闻办就我省《打好三大战役,推进绿色发展》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

20.08.2016  03:32
  8月10日下午3时,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在成都金河宾馆举行解读省委十届八次全会精神专题新闻发布会--“打好三大战役,推进绿色发展”,环境保护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信息化委、住房城乡建设厅、农业厅相关负责同志参与发布,我委党组成员、副主任代永波同志回答了相关记者提问。


        记者问:省委省政府已经印发实施《四川省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对我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一系列战略部署。省委《决定》也提出,要努力开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请问我省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体推进情况如何,取得了那些成绩?下一步将从那些方面重点推进?
        代永波:近年来,我省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破解日益严重的资源环境约束、促进我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基本途径,通过政策规划引领、实施重点工程、落实工作措施,在全省上下共同努力下,我省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一是加快构建生态屏障,生态安全格局逐步形成。“四区八带多点(块)”生态安全战略格局已初见雏形,全力推进天保工程二期、退耕还林还草等重大生态工程建设,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36%。
        二是污染治理力度空前,城乡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强化污染防治,加强过程管控,严格监察执法。加快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除三州外实现县城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全覆盖。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建成幸福美丽新村9000多个。
        三是坚定推进转型发展,发展质量效益日益显现。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服务业,节能环保等产业增势强劲,服务业年产值破万亿。加快淘汰落后产能,遏制“两高”行业过快增长。优化能源结构,清洁能源消费比重逐年提高。
        四是积极开展试点探索,生态文明建设实质推进。加快建设成都、雅安、川西北地区、嘉陵江流域等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开展低碳试点示范,推进“多规合一”。
        五是大力开展节能减排,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超额完成国家下达我省的“十二五”节能减排降碳目标任务,抓好工业、建筑、交通运输、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节能减排,促进资源综合循环利用,全面推行清洁生产。
        六是加快推进改革创新,生态文明制度初步建立。生态文明法制体系不断健全,生态保护和环境污染防治等领域改革取得新突破,市场机制作用逐步发挥,碳排放权交易积极推进,市场机制作用逐步发挥。


  下一步,我们将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会同省级有关部门,加快建立完善生态文明建设五大体系:一是加快建立统一衔接的空间规划体系。加快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推动  “多规合一”。控制土地开发强度,优化城乡空间结构。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和生态保护红线。构建新型绿色城镇体系,加快建设美丽乡村。二是着力构建绿色产业体系。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化解过剩产能,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低碳产业,建立节能环保产品推广目录,积极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和清洁能源汽车。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进农业绿色化发展。推动科技创新,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三是推动建立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体系。协同推进工业、建筑、交通运输、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节能,继续强化总量减排,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大力推进资源综合循环利用,构建循环型产业体系,深入开展循环经济示范。加强水、土地资源节约和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四是积极构建生态环境安全体系。加快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推进天然林保护二期、新一轮退耕还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全面推进污染防治,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强重点领域降碳工作,减缓应对气候变化影响,提高气候变化适应能力,推动建立碳交易市场。五是努力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健全完善地方性法规规章和标准,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综合环境服务等市场化机制,积极推进用能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试点,探索研究排污权、水权等环境资源交易制度。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健全监督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
  记者问:政府没有足够资金开展生活污水的面源治理,怎么办?
  代永波:确实这个问题目前非常突出。仅仅依靠政府的投入是严重不足的,需要充分利用各方面资金,来支持污染防治。去年省政府印发了《关于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实施意见》,就是要吸引和扩大社会资本投入,建立排污者付费第三方治污的新机制,企业如果没有条件投入治理,可以交给专门治污的企业来治理,你付费就可以了,这样不断提升四川省污染治理的水平。同时我们也鼓励社会资本采取PPP模式进行污染防治的治理,这也是一个筹集资金、加快治理的渠道。另一方面,这次《决定》上明确提出要设立绿色的发展基金,我们初步考虑统筹使用现有的各类财政性资金作为引导资金,积极引导社会和民间资本进入,扩大资金的投入,共同推动面源污染的治理,从而推动四川省的绿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