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四川实践
四川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 朱世宏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教育工作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论述,深刻阐释新时期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教育思想体系。这对于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办好中国特色、人民满意的四川教育意义深远而重大。
一、教育方针新的时代内涵
教育方针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总书记从“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这三个最具战略性、决定性意义的问题入手,赋予教育方针新的时代内涵。
(一)关于“为谁培养人”的问题。这是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问题。总书记指出,一旦在办学方向上走错了,在培养人的问题上走偏了,那就像一株歪脖子树,无论如何都长不成参天大树。强调教育要做到“四个服务”: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关于“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它关乎教育的根本目标任务,体现一定时期人才质量和规格的总要求。总书记强调,要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科学回答了这个问题,并对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三)关于“怎么培养人”的问题。它体现的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揭示了现代社会人才培养的本质途径。总书记强调,生活靠劳动创造,人生也靠劳动创造;社会实践在人类发现真理、运用真理、验证真理、发展真理的过程中具有基础性地位。
二、推进教育强省战略的四川实践
近年来,四川全面落实教育方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强力推进教育强省战略,努力办中国特色、人民满意的四川教育,成就瞩目,特别是“十二五”以来各项事业都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一)教育公平迈上新台阶。四川经过不懈努力,率先实现义务教育“三免一补”,学生资助体系实现全面覆盖;残疾学生规模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专项改革,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重大进展。民族地区在持续推进十年行动计划、“9+3”计划等基础上,2015年起创造性实施15年免费教育、“一村一幼”等重大教育工程,受益学生超过160万人。
(二)育人质量取得新突破。坚持立德树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全面加强。中小学课程改革有效推进,素质教育稳步实施;推进现代职教体系建设,职业院校基础能力显著提升;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高校内涵发展持续深入。出台20余个方案、文件,教育综合改革全面加快;开展新一轮省级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在20个方面开展探索。“9+3”免费教育、成都教育均衡发展、成都武侯区中小学“两自一包”改革等经验在全国推广。
(三)服务社会展现新成效。高校科研及成果转化指标连续居全国前五,技术转让合同额居全国第四、西部第一,成果转化实现年产值超1300亿元,占全省三分之一。坚持“扶贫必扶智”实施教育扶贫专项方案,推动高校对口帮扶全覆盖;实施大小凉山彝区“教育扶贫提升工程”,提升彝区教育水平;累计建立教育扶贫救助基金6亿元,救助贫困学生12.4万人次。
(四)队伍建设呈现新面貌。按照“四有”好老师标准要求,把师德建设放在首位,建立优秀教师定期表彰制度,师德师风建设不断加强。深入实施国家和省级教师培训计划,着力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各级各类学校教师学历水平显著提升。高校有院士17人,国家“千人计划”“万人计划”“长江学者”入选者360多人。
三、办出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
四川既有可与东部地区比肩的成都平原地区教育,又有发展相对滞后的盆周贫困山区和川西高原少数民族聚居区教育。实现“办出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目标,四川要切实立足实际,科学决策。
(一)增强教育自信,把好教育方向。以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统揽四川教育,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教育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深刻领会总书记关于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的思想,办出体现中国特色、四川特点的教育,鼓励学校办出特色、教师教出风格。深刻领会总书记关于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把我国教育越办越好的要求,旗帜鲜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遵循青少年成长规律,扎实做好打基础的文章。深刻领会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善党对教育工作领导的重要论述,切实加强和改进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牢牢把握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权和主导权,保证学校始终成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
(二)遵循教育规律,提升核心素养。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不断提升工作的亲和力和针对性。遵循教书育人规律。回归教育本真和初心,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尊重包容,办有温度的教育。引导教师教书和育人、言传和身教、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四个统一”。遵循学生成长成才规律。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发展、创新性思维、适应时代要求等关键能力为目标,深刻把握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循序渐进育人。注重引导家庭和社会树立正确的教育成才观,充分发挥教育功能。
(三)深化教育改革,释放教育活力。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推进标志性、引领性的改革措施。改革育人方式,建立新型教与学关系,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努力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改革评价方式,加快研究覆盖全学段、反映不同层次和类型教育特点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实施多元综合评价。通过改革促进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秩序公平,推出叫得响、立得住、群众认可的硬招实招。
(四)推进依法治理,规范办学行为。牢固树立教育法治观念,注重提升教育系统干部教师依法治教的意识,注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完善学校法人治理机制,推动学校按照国家规范和学校章程办学,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推动大学章程与大学精神、发展理念、办学传统、校园文化深度融合。推动社会参与教育治理,建立社会参与教育机制,积极培育第三方评价机构,鼓励学校开放办学,引导家长尊重学校教学安排,尊敬教师创造发挥。不折不扣落实四川中小学减负“十严十不准”,维护良好的教育形象,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
(微信扫描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