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首次分析6000副处以上知识储备
成都商报讯(记者祝迅)成都市领导干部的知识储备情况如何,哪些方面还需要针对性补强?昨日,成都商报记者从市委党校了解到,成都市完成了对市管副处级以上的6000余名领导干部的知识储备度统计,并生成了个人分析图。
按照要求,成都市副处级以上干部每年要接受培训110个学时。其中,市委党校承担的集中培训40个学时,网络培训50个学时。可以说,市委党校是领导干部集体“充电”的主要阵地。
市委党校将2009年之后的6000余名领导干部培训记录进行梳理,总共有上百万条信息。根据组织部门对干部的知识要求以及历年来领导干部参加的培训内容,市委党校梳理出了经济、政治理论、外交、安全、生态、社会、哲学宗教、科技等13项知识储备内容。
简单来说,市委党校利用大数据分析,将每个领导干部参加的培训内容、考试得分以及培训综合表现,分别计入到13项知识储备内容之中。这样,就能够得出这位领导干部通过培训得到知识的比重。
比如,经过分析,一位领导干部13项知识储备内容之中,其社会类占了22%,经济类占了20%,文化类占了17%,生态类占了14%,而其中外交、安全、历史地理三项储备为零。这就表明,从2009年之后,这位领导干部参加的培训没有涉及外交、安全、历史地理这些内容。
对于这种统计内容和方法,市委党校相关负责人表示,基于培训得出的干部知识储备度分析图,肯定不是领导干部绝对化的知识储备情况。它只是一个相对的统计,能告诉领导干部近期所学的知识情况如何,“毕竟学过的,要比没学好。”
该负责人认为,对于成都领导干部知识储备的分析,一方面可以促进市委党校优化课程内容设计,针对领导干部的培训更有针对性、更加科学。
另外,这种知识储备分析图,也可以作为相关部门选拔干部的一个参考因素。“比如两位领导干部同样优秀,要选择一位拟任用岗位。在这种情况下,相关部门就可以根据两人知识储备情况,选择更适合这个岗位的领导干部。”
接下来,市委党校将建立手机客户端,将干部知识储备度分析图发到每位领导干部手中。领导干部可以看到自身的知识“缺陷”,进行查漏补缺、自我提升。
原标题: 成都首次分析6000副处以上知识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