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阁:精准扶贫政策好 百姓齐心奔小康
“村里通了水泥路,下雨天也能赶场了,骑上摩托二十分钟就能到镇上。”“好政策让我住上了好房子,今年脱贫肯定没有问题。”近日,记者在剑阁县鹤龄镇青木村采访时,听到最多的两个词便是“脱贫”与“增收”。
在2014年扶贫攻坚战取得显著成效的基础上,2015年,剑阁县统筹整合各方资源,不断创新体制机制,继续打好扶贫攻坚战役。
总攻令:扶贫攻坚“向我看齐”
鹤龄镇青木村是距离县城、集镇较为偏远的贫困小山村,全村最大的问题是交通闭塞,民居住房极为简陋。扶贫攻坚战役打响后,该县主要领导挂联该村开展扶贫工作,喊出了扶贫攻坚“向我看齐”的最强音。
“每天都能见到县上和乡里的干部,帮村民们解决产业发展上的问题。”青木村当了28年村干部的何文普激动地告诉记者,他家住的是上世纪60年代修的土坯房,屋子里黑黢黢的,白天还得开灯,扶贫队进村后规划制定快、落实好,安居式扶贫危旧房改造后,现在房间里非常明亮,住起来很舒服。
记者了解到,2015年,该县对扶贫攻坚发出“总攻令”,成立了党政主要领导为总指挥的指挥部,进行统筹协调和统一指挥,分设了危旧房改造、新村建设、交通建设等14个分指挥部,11157名党员干部组建贫困村驻村工作队走进农村结对帮扶全县所有贫困户,选派143名优秀干部担任143个贫困村的第一书记,形成了强大的组织保障。
在青木村村民杨秀华家里,记者看到改建的房屋宽敞明亮,灶台整洁有序。大门上一副对联格外注目。“精准扶贫好政策,人心所向奔小康”,横批“铭记党恩”。她告诉记者,这是她春节时找村支书赵国权替她写的,按照规划,她家明年脱贫增收没有问题。
“我年龄大了腿脚不灵便,户长知道后,没几天就给我办好了低保卡!”近日,高池乡大营村六组的陈老太太激动地说。
高池乡将相邻的15至20户贫困户划为一片,从片内选出一名品行好、威望高、家庭条件相对较好、有一定组织带动能力的人为户长,协助制定脱贫规划,帮助脱贫致富,“户长”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不带薪的村干部”。
“全面小康,时间紧任务重,每一个人都不能落下!”剑阁县扶贫移民局局长郑东方说,结合剑阁实际,该县探索出新形势下条件式、产权式、安居式、户长式、亲情式、互助式的“六式”扶贫,决战决胜奔小康。
本着缺啥补啥的条件式扶贫原则,主要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重点,实现村组道路、安全饮水、电网升级、信息网络“四个全覆盖”。
把自己手中诸如土地、山林等进行流转、出租、入股,作为资本转化为股权财产性收入让秀钟乡贫困户尝到了甜头;青岭村贫困户将鸡舍作为政策性入股,交由合作社统一使用,贫困户每年按鸡舍面积参与合作社利润分红,贫困户也可到合作社做小工,增加收入。
此外,该县按照自由组合原则,由3至5户组成互助脱贫小组,每个小组至少有1户致富能人,带动组内其他贫困户脱贫。
大决战:你追我赶“战果累累”
部门帮扶比特色、干部帮扶比效果、社会帮扶比境界。自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各级各界通过现金、物资等方式落实帮扶资金达1.5亿元。群众自身也不甘落后,形成了致富路上你追我赶的局面,合作社、种养大户、致富产业雨后春笋般冒出来。
鹤龄镇青木村村道、户道、组道如今已全部畅通,产业发展用水彻底解决,人畜安全用水覆盖率达90%。
“去年我们村20户人种了30万棒,产值400万元,利润180万元。”姚家乡银溪村食用菌专业合作社郑明军说,在银耳播种期,每天能解决劳动力近200人。
目前,县政府办帮扶汉阳镇斗嘴村,发展金银花和剑门土鸡产业,种植金银花150余亩,增收30万元,养殖土鸡10550羽,群众增收100万元。
江石乡梨垭村,引进农业园林公司,完成投资480万元,发展海南蜜汁南瓜、魔芋、名贵苗木种植产业,种植苗木100亩、南瓜660亩、魔芋100亩。
县委宣传部还积极开展“五个万人”等民间文艺活动,城北镇绘制村史发展图、二十四孝图,张王乡、毛坝乡评选孝子、“十星”等活动,实现“物质扶贫”与“精神扶贫”共同发展。
何文飞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侯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