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阁县脱贫:书记不松劲 脱贫不脱钩

20.06.2017  15:10

 

对这样偏远的村来说,要脱贫离不开产业,搞产业离不开技术,贫困户最缺的就是种养殖技术,今天畜牧专家来了,请各位好好帮我们把脉……”6月7日,骄阳似火,湛蓝的天空没有一丝云彩,一阵阵热浪扑面而来,剑阁县演圣镇天马村的农民大部分还在田里插秧,第一书记李再富正带着市县农业局的专家们查看贫困户何心伟养的土鸡。

验收才结束 征途又上路

2016年度,全县26个贫困村通过省脱贫攻坚验收率先摘帽退出,13404名贫困人口顺利实现了脱贫攻坚首战告捷。“摘帽”后的贫困村村民走上了水泥路、吃上了安全水、用上了放心电,小病不出村、学习有图书、休闲有去处,群众幸福指数明显提升。

两年来,第一书记们严格按照“六个一”驻村帮扶工作要求,沉下身子扎根基层,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奋力推动贫困村脱贫致富。但是,通过验收并不代表脱贫结束,“摘帽”只是奔康新征程的开始。

汉阳镇顺风村第一书记郑学军,任职初期就提出“两个率先一提高”(即2016年率先脱贫、2017年率先奔康、2018年巩固提高)的脱贫规划,现在刚完成了第一步,今年又将带领他的顺风村踏上奔康新征程。2016年底,顺风村率先脱贫“摘帽“,走在了全县的前列,郑书记高兴地将刚出生的小儿子取名“顺风”,有了小孩,爱人对他整村脱贫后还天天在村里跑很不理解。他回到家里苦口婆心给妻子做了不少工作,最终为了他辞去了工作,专门照顾老人孩子。他深情地说:“虽然我为老百姓干了一点点事情,他们却给了很高的评价,我深受感动也倍感压力,一定要继续带领大家过上小康”。

产业刚起步 成效需巩固

没有产业,村民的钱袋子鼓不起来。”盐店镇莲花村第一书记李三斌经常暗暗告诫自己:第一书记不仅是贫困村党组织的领头羊,更是贫困村产业发展的带头人,贫困村脱贫致富的第一责任人。

到任之初,他到处“找路子、碰钉子”,积极动员贫困户发展产业。莲花村62户贫困户,在李书记带动下种植烟叶50余亩,种植核桃187亩,发展土鸡养殖28户,养牛10户,养殖山羊25户,养殖黑猪53户,围绕六组到杨家坝水库公路沿线致富增收产业基本形成,为后期的乡村旅游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贫困户2016全年户均增收3800元,人均收入达到3538元。

产业初见成效,收益还需时日,在试点的基础上施展“绣花”功夫至关重要。去年,剑阁县脱贫村已建立实体经济专合组织26个,爱心扶贫超市13个,截至2016年底,26个脱贫村集体经济均达到5000元以上。

除了银溪的木耳、松岭的土鸡、先锋的大耳羊、双柏的蔬菜这些已成形的集体支柱产业要进一步巩固,我们还要求各乡镇结合本地贫困村实际,发展第三产业,比如剑门关景区毗邻的桂花村的农家乐,升钟库区金像村的钓鱼乡村旅游等,只要坚持走种养结合,二、三产业集群配套的路子,我们的贫困村巩固发展就不会缺少动力支撑。”县委农工委主任李云峰谈到已脱贫村的产业前景信心满满。

来之则安之 书记稳得住

“我要继续留在村里搞技术培训,把脱贫后的农民兄弟扶上马送一程,把好日子“稳住”。” 吼狮乡龙座村第一书记王小虎表示。

按照上级要求,为了保持第一书记队伍的相对稳定,建立健全脱贫长效机制,避免脱贫又返贫。剑阁县及时制定《切实关心爱护脱贫攻坚一线干部激发干事创业活力办法(试行)》,全面落实省委表扬优秀第一书记提拔重用办法措施,让第一书记们在贫困村继续安心工作,潜心干事。

我既然来当第一书记,就没有想过要什么待遇”。武连镇计划村第一书记王定泉身体多病,但他任然坚守在第一书记岗位,从自己的工资里挤出1000元,资助贫困户孩子王海燕上学,成了群众嘴里的“旺书记”。金仙镇西河村第一书记马怀仁年逾53岁,还马不停蹄在田坎上奔波。龙源镇登云村第一书记马荣宏感叹:“坐在同一条板凳上,才缩短了心与心的距离;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

既来之,则安之。这26名第一书记按照县委向书记的指示,在取得了脱贫首战即胜的辉煌战绩面前,少了些许骄傲,更多的是淡定。夕阳如血,长路漫漫,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那一句誓言“不脱贫不罢休,不奔康不脱钩。”(卫全昌)

江油市大力实施产业扶贫攻坚行动
  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能否取得胜利的关键。扶贫与移民
盐源县“四个聚焦”踏踏实实推进脱贫攻坚
    盐源县牢牢锁定“两不愁、三保障”“四扶贫与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