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农科院专家赴剑阁县姚家乡银溪村指导银耳生产

30.06.2016  13:47

  6月29日,省农业厅土肥处邀请省农科院菌类专家李心培研究员及其两名助手一行来到姚家乡银溪村实地指导银耳生产。

  李心培一行深入姚家乡银溪村银新银耳专业合作社的每一个银耳大棚,认真查看银耳的长势、长相和棚内环境,并就当前该合作社银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和相关事项与种植户们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

  李心培指出:当前银溪村银耳生产总体表现正常,作为一个从事银耳生产刚起步的村子,能够达到目前的水平,其胆识、做法和成绩首先是值得肯定的。生产技术层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水份管控不到位,导致耳棒水份不足部分耳棒甚至偏干,造成出苗率偏低、“光棍”偏多。二是通气性较差,导致棚内霉菌较重,为病害发生创造了有利条件。三是温度管控不到位,导致棚内温度过高,抑制了银耳生长。四是耳棒和菌种密度过大,导致个体发育不理想。

  李心培强调,要确保银耳有较高的产量水平,营造银耳生长的良好环境十分重要。具体来说,重点是把好四大环节:一是管好水份。要保证每天给耳棒喷两次水,早晚各一次。夏季早上6:00、下午18:00左右为最佳喷水时间。二是管好温度。要通过早晚揭膜、午间棚顶喷水来调节棚内温度,力争棚内温度不超过25℃。三是管好湿度。要根据棚内土壤和耳棒的颜色适时适量喷水,千方百计保证孢子萌发期的相对湿度控制在70%~80%,子实体生长期的相对湿度控制在80%~90%。四是对密度过大的耳棒群体进行适当稀植,以保证银耳有一个宽松适度、合理和谐的生长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