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阁县:农民入股等于买了“脱贫险”

25.09.2015  10:11

    9月20日,四川省剑阁县姚家乡银溪村贫困户梁银芳用4.5吨青杠树棒折价3000元入了一股,国家给的扶贫资金3000元入一股,然后土地按每亩一年800元,流转4亩,又一股。她不算在合作社打工,就3股股分分成,每年能分2000来元。想到股金还在合作社打滚生钱,“我睡着就会笑醒,国家给3000元是扶贫‘种子’钱,我入股合作社如同买了脱贫‘保险’,年年领现成钱!

   产业扶贫是群众兴奋点

  梁银芳所在的剑阁县姚家乡银溪村7个组,1375户村民中有贫困户90户,去年成功脱贫10户。

  这得益于银溪村里目前正在发展山羊养殖和木耳种植。村里30万棒银耳罩着黑色的遮阳帷幔,簇拥着的银耳正成为群众致富的“点钞机”。村里组建了银耳种植和山羊养殖两个合作社。银耳合作社让贫困户来入股,梁银芳赶上了好日子。

  合作社发展到18家,50亩,30万棒,其中贫困户就有9户。合作社忙时,不仅把留守的人员用尽,还到乡场上去请“坐街”的人到乡里收菌。贫困户宁明清今年5到6月就挣了9000元。合作社理事长郑明军高兴地说:“去年合作社90万元销售款,给农民发工资就用去50万元。

  如今全国各地经销商涌入剑阁收购银溪银耳,每斤200元,不讲价。7天一采,村里成了黄金窝。

  在扶贫政策引导下,村里今年建成的山羊养殖合作社也运转得风生水起。

  “我们发展产业,要利用多种平台带动群众致富。”剑阁县扶贫移民局局长郑东方说。

   县委书记结对穷亲戚

      剑阁县鹤岭镇青木村6组,一套旧土木大院就像穿越剧一样,还停留在上世纪某一个年代。只在正房里看到电视和冰箱,知道时代的变化。房屋主人李新凡48岁,显得有些沧桑,木讷。经打听,家里有70余岁偏瘫的老人,2008年病倒后就卧床,家里的贫困来自问病求医。

  剑阁县委书记向永东今年3月底到他家里了解情况,开始商量修羊圈,4月送给他家10头羊,今年5月份其中一只羊已经下了2只小羊羔,给他家找到了一个产业致富的路子,增收立竿见影,夫妻俩非常高兴。

  李新凡与剑阁县委书记结对,是剑阁县集中扶贫攻坚的一个缩影。剑阁县成立了书记、县长为总指挥长的剑阁县扶贫开发攻坚总指挥部。指挥部下设危旧房改造,新村建设、产业发展等16个分指挥部。抽调交通、水务、农业等22个部门的骨干人员,组建成立了脱贫规划评审团、督查组,明确了工作职责。

  提出了基础、产业、新村等七大扶贫攻艰任务。各部门行动给力,全方位“集团冲锋”。

  全村有办法,个户有策略,青木村的扶贫工作有板有眼,村支部书记赵国权说:“县委书记都带头了,我们哪能坐得住,这是干出来的‘一把手工程’,看得见,喊得响!

   “六式扶贫”成金点子工程

  贫困户如何脱贫?“扶贫要扶智,每户培训一个明白人;用六式扶贫法,掏穷根,给群众送饭碗!”剑阁县扶贫移民局局长郑东方说。条件式、产权式、安居式、户长式、亲情式、互助式扶贫,这些都是结合剑阁实际的本土办法,是地道的“剑阁造”。

  这六种方式的精华同样在于找到致富的“兴奋点”,由输血变造血。 剑阁县高池乡大营村1组村民徐桂平因病致贫,86岁的她无法下地干活。乡党委探索出“户长式扶贫”模式,从本组或邻近组选出一名品行好、威望高的村民作为户长,徐桂平有了户长带领,自己出400元,户长帮着出了400多元,养起了土鸡。 六式扶贫办法,还有条件式扶贫是以解决贫困户生产生活条件为切入点,本着缺啥补啥的原则,以解决路、水电、广播电视、住房等“硬件”为脱贫抓手。产权式扶贫是将国家投入的物资和现金转化为股金,入股分红。安居式扶贫,按“建改保”原则,因地制宜推进新村建设。亲情式扶贫,通过亲情、乡情、友情,争取爱心企业、贫困户亲戚和在外成功老乡的反哺式帮扶。互助式扶贫,3到5户自愿组成互助脱贫小组,形成互助机制,利益联结机制、保险机制、带动组内其他贫困户脱贫。

  截至目前,剑阁县33个贫困村新建和改造住房899户,建通村公路126.7公里、组道公路76.1公里;种烟1908亩、核桃6947.2亩、银耳33000棒;养殖生猪12757头,山羊3914头,土鸡492012羽。到8月底,剑阁今年已减少贫困人口13285人,占全年目标的82.8%。(通讯员 郭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