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阁“六式”扶贫破解“老课题”

07.10.2015  11:38

剑阁地处剑门山区,是典型的山区贫困县,剑阁又是革命老区、“5·12”汶川特大地震重灾区,秦巴山片区扶贫攻坚重点县。全县有贫困村163个,贫困户32932户、93604人,贫困发生率15.6%,超过广元市平均水平,并且呈现出贫困面宽、量大,贫困程度深,致贫原因复杂的特点。在实施精准扶贫的过程中,剑阁与其他贫困县一样,在解决贫困村行路难、住房难、饮水难、用电难、产业发展难等问题上面临着很多困扰。在工作实践中如何突破致富和发展瓶颈,破解扶贫“老课题”?

 

剑阁结合实际,创新思维,总结出了扶贫攻坚的“六式”工作方法,即:条件式扶贫、产权式扶贫、安居式扶贫、户长式扶贫、亲情式扶贫、互助式扶贫,探索出了一条贫困山区扶贫攻坚的新路子。

 

条件式扶贫。剑阁163个贫困村大多分布在边远地区、移民安置区,呈现出小集中、大分散的特点。这些贫困村山高坡陡、土壤瘠薄,自然条件恶劣,自然灾害频发。村组道路、水利设施、生产生活用水等基础条件十分落后,严重制约了贫困村的发展。县上抽调交通、水务、林业、农业等部门业务骨干人员组成专业调查组,在2019年前完成对贫困村项目需求的详细调查摸底,逐村制作项目“需求清单”,并向涉农部门指定项目资金整合,落实由分管副县长牵头,集中整合资金项目到贫困村。涉农项目资金“火力”集中,“威力”显现,2015年要实现脱贫的33个贫困村整合项目资金均在500万元以上,通过整合项目资金,33个贫困村硬化通村公路126.7km、组道公路76.1km,整治和新建泥碎路115.6km,农村电网改造778户,还实施了一批人饮工程,使33个贫困村达到了脱贫标准。通过实施条件式扶贫,该县贫困村的发展基础得到不断夯实,为脱贫奔小康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产权式扶贫。例如该县姚家乡银溪村因地制宜发展银耳产业,贫困户也可将栽植银耳所需的青杠棒折价入股,参与合作社经营利润分红。多种形式的产权式扶贫,让贫困户当上了“股东”,拓宽了贫困户的增收渠道,扶贫效益明显。

 

安居式扶贫。通过建、改、保、拆,加快新村建设扶贫工程。“”即新建,可在原址重建,同时鼓励村民进入居民聚居点建房;“”即改建,对现有住房主体结构保存完好且无力拆旧新建的,按照统一风貌设计,完善室内外装饰及进行功能配套,实施改厨改厕建设。“”即对古建筑、古文化遗产、古院落进行保留原风貌修缮。“”即在建好新居后,要对有安全隐患的老土墙、土木结构房屋进行排危式拆除。全县32932户贫困户中,异地新建房屋12000余户,占总贫困户数的三分之一以上,其他贫困户住房均进行风貌改造。不管新建还是改建,到2020年85%行政村要建成幸福美丽新村,届时贫困户都将“住上好房子”。通过这些措施和办法,全县绝大多数贫困村民的居住条件已经有了极大的改观,一幅幅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丽画卷正在逐步呈现。

 

户长式扶贫。全县163个贫困村共设户长1793名,户长由乡镇统一管理,每季度对户长进行一次培训。村组干部会、党员会也邀请户长参加,村、组大小事务都要征求户长意见。户长积极参与精准扶贫,及时反映群众所需所想,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出点子、献计策,同时在融洽干群关系、调解农村矛盾纠纷中也发挥了积极作用。“户长”被贫困群众亲切地称为“不带薪的村干部”,深受好评。

 

亲情式扶贫。县委书记、县长赴浙江、广东、新疆等地,与剑阁籍在外创业成功人士座谈,播放剑阁扶贫攻坚纪录短片,征求他们对家乡发展的意见和建议,让他们体会到了“桑梓情”,组织现场捐款捐物,让他们尽一尽“游子意”,募集资金183万元,按照捐赠意愿在4个贫困村修建通村水泥路5.3km,整治山坪塘11口。县级有关部门积极搭建社会扶贫信息服务平台,发挥牵头牵线作用,贫困村也积极开展对外联络,近两年共筹集社会扶贫资金983万元,捐资助学金290万元,回乡创业78人,在外创业成功人士与家乡“穷亲”结对帮扶107对。通过开展亲情式扶贫的方法,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到扶贫队伍,既解决了部分贫困户的实际困难,又创造了更多的贫困村民就业机会,为他们创造了稳定的增收渠道。

 

互助式扶贫。去年以来,贫困村成立各类专业合作社383个,合作社对贫困户提供技术培训、投入品供应、产品收购、品牌营销等“三包四统一”服务。培养种养业大户803户,在种养技术上对贫困户进行“帮带”。姚家乡银溪村致富能人梁银芳向缺资金的贫困户赊养种羊,高池乡大营村贫困户附吉德、徐桂平两户结成互助对子,一同发展土鸡养殖,这些都是开展互助式扶贫的典型例子。(扶移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