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基金或联手四川共建创新农场

11.11.2016  10:34
核心提示:11月10日,第八届中国西部国际资本论坛上,英国剑桥基金董事长、剑桥大学终身教授艾伦·巴若做了主题演讲。       11月10日,第八届中国西部国际资本论坛上,英国剑桥基金董事长、剑桥大学终身教授艾伦·巴若做了主题演讲。会后,不断有人找他交换名片、拍照留影,甚至推介项目。“这么厚的名片都发完了。”巴若向记者比划了5厘米的距离。
        事实上,他如此受欢迎与成都建设西部金融中心的努力不无关系。成都应如何建设西部金融中心?本报记者采访了这位资本行业的“老兵”。
好的金融中心
要打造良性的资本驱动力
        记者:今天我们所在的天府国际基金小镇,刚开始发展不久。中国有很多地方在建设金融街、金融小镇等,但有人认为,软件才是关键。您同意么?
        巴若:有一个资本中心肯定非常好,它本身也是很好的广告,比如伦敦金融城。但建筑并非是最重要的。什么重要?作为一个金融中心,要承担大量的教育功能。如何让一个生物学博士理解资本运营的规律?如何让一个投资人理解前沿科技的长远意义?对这两者的教育需要在金融城里发生,这样投资机构和新兴项目才会自动聚集。
        记者:很多中国投资人要求他们的投资回报期为2-3年,但技术创新需要的周期长得多。如何改变这种思维?
        巴若:我经常在投资人聚集的会议上展示一张照片,照片上有人拿着一个木壳的平板电脑。我问,你们猜这张照片拍于哪年?大家会说,像是iPad的早期原型机,估计是十几年前拍的。答案是1968年拍的,那张照片之后42年,我们才拿到iPad这一产品。这就是创新的时间代价。
        如果在健康、农业等关乎人民安全的领域,创新的周期会更长,农业领域的创新周期一般在12年。如果这时投资人还问我,有没有2-3年就可以融资的项目,我会直接建议他不要在科技创新领域寻找投资,这里没有他的机会。
        记者:对政府来说,需要注意什么?
        巴若:政府应该放手让资本发展,但在整体上控制风险。
        在投资过程中,两个情绪一定要注意,就是贪婪和恐惧。刚才我们所说的,试图2-3年内快速赚钱的资本,它背后的驱动是贪婪,这种资本一旦多了,就会把市场推向泡沫,恐惧则导致泡沫瞬间破灭。所以好的金融中心要打造良性的资本驱动力,政府需要部分承担教育投资者的责任。中国提出“新常态”,投资者要理解这一概念本身就蕴含了尊重规律、尊重时间的道理。
展望合作
有望在川建设创新农场
        记者:随着转型升级的需求,中国资本开始赴欧洲购买公司,尤其是那些有战略性技术的公司。您如何看?
        巴若:我为中国感到高兴。剑桥基金也可承担中间人的角色。目前,我们已投资储备了大量优质技术。但只有当某项技术“China ready”(中国已准备好)时,我们才会将其带来中国。只有这些技术得到市场的初步认可后,我们会考虑中国企业对这项技术的市场判断和推进能力,然后再合作。这是非常成功的一个模式。我们将剑桥一位博士生在生化方面的一项技术,成功培育,并与国际市场对接,现在市值已达15亿英镑了。
        记者:不久前四川代表团访问伦敦,请问达成了哪些合作,落实如何?
        巴若:我们当时达成了很多框架性的协议,这次来四川就是被邀请回访,准备落实之前的协议。我们将重点和四川省农业部门进行会谈,不仅是我们已投资的某项技术,还有我们对农业技术的孵化能力,四川想学习我们是如何培育初创农业技术公司的。我们有望和四川合作,共同建一个创新农场,作为农业技术企业的孵化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