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版“微刺激”投资总额已达6万亿

08.08.2014  12:00
核心提示:这轮定向“微刺激”措施内容涵盖税收、棚户区改造和中西部铁路建设,稳定外贸以及在基础设施等领域推出一批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的项目等。为配合“微刺激”政策的落地,各地陆续出台措施,推出一批重点建设项目。         在经济下行压力仍大的现实面前,中央层面围绕“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定向发力的“微刺激”政策不断出台,地方政府也出台多项配套措施,推出了一批重点项目。据专家估计,各省市今年重大项目的计划投资总额或已经高达6万亿元,由于国家对影子银行的全面监管,加上防控地方债务风险,如何保证资金来源成为落实这些项目的最大挑战。           今年3月初四川上调投资计划值。此后广东也推出3.67万亿元的重点项目清单。而浙江、河南的目标更为雄伟,年度计划投资额分别为6400亿元和1.2万亿元。黑龙江、河北、重庆、上海、广西、福建等多省也纷纷扩大投资额稳增长。据专家不完全统计,目前各省市今年重大项目的计划投资总额已经高达6万亿元。           这轮定向“微刺激”措施内容涵盖税收、棚户区改造和中西部铁路建设,稳定外贸以及在基础设施等领域推出一批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的项目等。为配合“微刺激”政策的落地,各地陆续出台措施,推出一批重点建设项目。           交通投资是落实“微刺激”政策的重要方面。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交通财政与金融研究所所长胡方俊向记者表示,公路领域国家高速公路断头路和普通国道瓶颈路段建设是落实国家“微刺激”的关键,银行对这类项目支持力度比较大。           地方对铁路建设的积极性很高。但是也有一些项目面临资金问题,尤其是中西部地区铁路。胡方俊表示,交通领域落实国家“微刺激”政策,也加大了对国省干线的建设,但是由于国省干线不能收费,面临融资难的问题。           今年铁路安排投资8000亿元,上半年完成1996亿元,完成额不足全年的1/4。公路安排投资1.47万亿元,上半年完成5872亿元,完成额不足全年的40%。消息人士表示,由于交通项目具有投资大、周期长、收益低,向社会资本推出的这些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很难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发改委最近也在密切关注各投资领域最近有什么新的苗头,面临哪些挑战,“微刺激”效果如何。           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副主任张孝德表示,这轮“微刺激”对经济的拉动有两个方面,一是直接性产业投资对经济产生直接的拉动作用,比如修铁路就要用水泥、钢材等材料。二是投资还会产生乘数效应,投资铁路,带来对水泥、钢铁的需求,这又会拉动对水泥、钢铁产业的投资,对这些产业的投资也会产生联动效应,只是这些联动效益可能会滞后一些。           “2008年的4万亿起到了杠杆投资的功能,当时的思路是,国家投资带动地方投资,地方投资又带动直接、间接的金融投资,这个总数超过十几万亿,是灌溉式投资,一些落后、污染性行业本该控制又放开了。相比于2008年的投资,这次投资是定点、定向、有控制、有限制、有目标的投资。”张孝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