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两代都是制衣工 老的归来小的还是要出去

01.04.2015  11:11

四川在线消息(四川日报记者 苗曦 庞山岚 罗之飏)位于泸州市区西北部的金龙镇,如今隆纳、成自泸高速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但在王希云外出的那年,乡间的路还很泥泞。

现在老了,干不动了,外面生活压力太大,回来过点平淡日子吧。年轻人想法不同,我还是想叫他们出去跑跑,家里没什么搞头。”王希云家两层小楼的院子里,堆了一堆晾晒过的青菜,邻居家院子里的坝坝宴还有客人在喝酒闲聊——这样闲适的生活场景对王希云来说已有些陌生。

1993年,作为村里的裁缝匠,王希云到了广东中山市大涌镇,进了当地一家港商开办的制衣厂。从流水线工人到车间组长,月薪从一千多到三四千。不久后,儿子也进入了他所在的制衣厂。

近年来,随着沿海地区产业转移,不少制衣业关门歇业。加上年纪渐大,视力也越来越差,王希云去年年初回到家乡,与他一路回乡的,还有16岁就跟他去中山打工的大儿子王力,以及先后辗转兰州、中山等地打工的二儿子王林。

花了差不多10万块钱添置了些家当,把庄稼种上了,还搞了点副业。”记者注意到,王家与村里其他人家并无区别,但卫生间瓷砖铺地,配抽水马桶,显然这是二十年城市打工经历留下的烙印。

大儿子王力也有烦恼:社区不通网络,带回来的电脑用不上;六岁的儿子要上小学了,户口还在广西;更苦恼的是接下来该干什么还很茫然。“说实话,还有些不适应,慢慢来吧。

离开时,天色已晚,远近的村庄亮起点点灯光,王力骑着他那辆依然挂着“”字车牌的摩托为我们带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