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事制度改革一年 日增企业过万 注册时间减半

23.03.2015  12:43
核心提示:过去一年,作为最重要的改革之一,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在全国范围内迅速铺开,各地企业呈现井喷式增长。根据国家工商总局的数据,平均每天新登记注册企业超过1万户,办一家企业的时间更是缩短了一半。       “自从实施商事制度改革,特别是试点‘三证合一’以来,最明显的变化是,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变大了,企业注册时间更短了。”昨日,沈阳市铁西区工商局局长张波告诉记者。         过去一年,作为最重要的改革之一,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在全国范围内迅速铺开,各地企业呈现井喷式增长。根据国家工商总局的数据,平均每天新登记注册企业超过1万户,办一家企业的时间更是缩短了一半。         正值商事制度改革一周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于3月20日考察了国家工商总局,并召开座谈会,研究部署进一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风起云涌,所有审批和监管必须主动适应培育发展新动能的要求,不能没看清楚就套上’枷锁’。要善于倾听市场的呼声,为新兴生产力的成长创造条件。”李克强在视察时表示。         日增企业1万家         除了率先试点的深圳、厦门等地外,商事制度改革从2014年3月1日起在全国全面实施。         注册资本金改为认缴制、年检改年报、“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等多项降低市场主体准入门槛的改革措施在全国铺开。         改革要义在于“宽进严管”。“宽进”即要简化程序、松绑企业、营造宽松平等的准入环境。         数字更具说服力。         根据国家工商总局最新数据,2014年3月~2015年2月,全国新登记注册市场主体1340.73万户,同比增长18.30%,注册资本(金)22.38万亿元,增长90.19%。其中,企业383.23万户,增长49.83%,注册资本(金)20.66万亿元,增长1.02倍。平均每天新登记注册企业1.05万户。         另一组数字更为直接:2011年9月1日至2013年8月31日,办一家企业平均用时25.59天。而商事制度改革实施以来,办一家企业的时间缩短为14.29天,节省了近一半时间。         啃下“三证合一”这块硬骨头         在20日的考察中,李克强着重询问了商事制度改革最难啃的“硬骨头”是哪块?得到的回答是“三证合一”。         在随后的座谈会上,李克强说,“一证一号”如果无法实现,老百姓办证还要跑腿,还会提高创业成本、降低创新热情。         李克强还提出硬要求:要抓紧推进“三证合一”等改革,年内力争实现“一证一号”,切实降低企业注册场所要求,继续简化企业登记和注销流程。         所谓“三证合一”,即工商、税务、质监的三证合一。目前,全国已有24个省份在推进这项工作。         国家工商总局局长张茅在公开场合表示,2015年将推进政府公共服务效能的最大化。其中,最关键的步骤是推进“三证合一”工作。         张茅称,这项工作将大大便利企业,一般注册法定时间可以从20天减少到5天。         不过,“三证合一”改革的难度在于,跨部门合作与联动是否顺畅直接影响改革的成效。从横向看,“三证合一”涉及工商、质监、税务等相关职能部门;从纵向看,涉及国家部委和省、市、县四级。         横向部门之间,如何实现“三证合一”综合登记业务系统与组织机构代码登记业务系统、税务登记业务系统的无缝对接和数据自动转换,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以辽宁的试点为例,该省的办法是建设全省统一的“三证合一”综合登记业务平台,由工商部门统一受理申请材料,内部流转到国税、地税、质监等部门。         实行“三证合一”后,递交全部材料后通常7个工作日内可以完成注册。         此外,跨部门联动不仅直接表现在四部门之间,还包括与银行等企业经营相关的其他部门。         目前全国已推进“三证合一”登记制度试点的地区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三证同发”,比如深圳模式;一种是“三证合一”,具体为“一照三号”,比如辽宁模式。各地的差异,对于一些跨省(区)经营办理相关手续的企业,会带来一定影响。         为此,在全国全面推行“三证合一”,解决各地因模式差异带来的有效性受限,顶层设计迫在眉睫。         值得注意的是,在李克强考察工商总局期间,中央编办、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等14部委主要负责人参加会议。         企业要活下去活得好         放宽门槛只是第一步。日增企业一万户,还要帮助它们活下去。         国家工商总局数据分析室发布的数据显示,去年新登记的市场主体超过60%保持经营活跃状态。         对此,李克强表示:这个数字不容易,但还要想方设法提高它们的“活跃度”。现在它们已经出生了,下一步要让它们活下来、活得好。         因此,“宽进”还需“严管”配套,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防止“劣币驱逐良币”。         国家工商总局企业监管局局长马夫日前接受《第一财经日报》专访时认为:“对于违法违规市场主体的不查处,就是对守法守规企业的打击;市场监管就是要为企业生存和发展营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所以,‘严管’也是促发展。”         《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施行后,工商总局制定了《企业公示信息抽查暂行办法》《经营异常名录管理暂行办法》等配套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全国工商系统还建立了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实现了企业年检公示和即时信息公示功能。截至3月份,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页面访问量超过13亿人次。         工商总局正在利用平台为基础,用“互联网+大数据”的思维,推进社会共治的信用监管体系。         李克强在视察时表示,要依托大数据完善监管平台,探索建立统一监管机制,加快推进综合执法,坚决防止弹性执法、选择性执法,提升执法公信力。这对政府是自我革命,要从全局出发“忍痛”前行,也是打掉寻租空间。各部门都要主动谋划,形成合力,端出更多便民利企的改革“好菜”、“新菜”,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         马夫介绍,工商总局建立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平台,正在积极与其他部门共享或交换相关信息。比如,平台与全国法院系统的“失信黑名单”已经开始对接,双方的数据正在优化对接过程中。一旦列入法院“老赖”的黑名单,将无法在工商部门以法人身份注册企业。         “信息共享可以帮助各行政部门提高监管效率,而实现联合惩戒,是推动信用监管的关键。通俗地讲就是使现代信用监管能起作用,使市场主体明白失信会有怎样的后果。”马夫表示。         此外,国家发改委牵头,正在着力构建一个联合惩戒机制,工商部门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