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创新制度创新方案创新 探索重建的"芦山模式"

14.04.2014  20:27

  编者按:

  2013年4月20日8时02分,一场7.0级地震猝然而至。短短33秒的时间,这场地震波及了雅安、成都、甘孜等市州32个县(市、区),受灾人口达219.4万人。大量老旧住房倒塌,未倒塌住房结构受损严重,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和供水、排水、供气等市政设施受到不同程度损坏,主要公路多处塌方、受损,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等次生灾害严重,生态环境受到威胁。

  在“4.20”芦山强烈地震一周年即将到来之际,本网特派员走进雅安市芦山县、宝兴县、天全县、雨城区等县(区),探访在地震中历经累累伤痕的土地。城乡居民住房、产业园区、基础设施、文化旅游等恢复重建工作正顺利推进,处处展现出勃勃生机。雅安人民经受住了大灾的考验,在凝心聚力中攻坚克难,正用勤劳的双手建设自己幸福美丽新家园。

  探索创新住房重建的“芦山模式

  城乡居民住房建设关系到百姓的安居乐业,是灾后重建的重头戏。资料显示,雅安全市灾后恢复重建总规实施项目共2251个,估算总投资764.4亿元。其中,城乡居民住房建设总规实施项目8个,估算总投资281.3亿元,占全市重建项目估算总投资的36.8%,目前已全部开工。

  2013年7月15日,国务院正式下发《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明确了3年完成恢复重建任务的总体要求。目前,芦山县塘坝新村、飞水山村、弥勒沟新村、南天新村等一个个新村聚居点都在紧张施工中。从国家政府到驻守在灾后恢复重建一线的每一位百姓在恢复重建过程中始终坚持“民生优先,科学重建”的原则,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形成了一套灾后住房重建的“芦山模式”。

宝兴县大溪乡烟溪口轻钢房建设进入收尾阶段

  政策创新

  从“举国援建”到“地方负责制

  08年汶川大地震后全国19个省市、十多万建设大军入川援建,创造出世界救灾史上的重建奇迹。芦山地震之后,中央将灾后恢复重建的“指挥棒”交给了四川,实行以地方政府为决策、实施和责任主体的“地方负责制”,为我国探索完善重大自然灾害重建体系提供了一次生动实践。

  2013年7月19日,四川省委办公厅和省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芦山强烈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省内对口援建工作方案》,根据该方案,德阳、绵阳、南充、攀枝花、自贡和泸州等六个市对口援建芦山、雨城、天全、名山、荥经和宝兴六个县(区),援建期限按三年安排,各支援市对口援建实物总量按本市2012年地方公共财政收入的5‰掌握。

宝兴县弥勒沟新村聚居点 郝立亿摄

  “得知这个消息后,我和我的同事们都在第一时间报了名。”南充市住建局工程师31岁的鲜熠成说。“4.20”地震时鲜熠成刚刚结婚3个月,他取消了原定和妻子的外出蜜月旅游,第一时间来到天全县展开灾后重建工作。从去年7月30日至今,只回过三次家。“我亏欠妻子太多,但为了灾区同胞,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因为天全已经成了我的第二故乡。

  绵阳对口援建雨城区的工作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绵阳市不仅邀请到了国际知名设计大师夏铸九衔领台湾设计团队共同编制中里镇相关规划设计,还依托市慈善总会筹集全市各级捐赠资金1860万元,援建资金总额达5880万元,投入总金额居六援建市州前列。

  据悉,截至3月底,雅安全市共确定对口援建项目17个,已到资金1.59亿元,占应到位资金的71.6%;已开工项目14个,开工率82.3%。派驻受援县(区)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干部300人。


加强请示报告工作保证全党团结统一和行动一致
  ——中央办公厅负责人就《中国共产党重大事项请示住房与城乡建设厅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
  新华社北京2月28日电 3月1日出版的第5期《住房与城乡建设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