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中国GDP目标逐年下调,到底正不正常?
5日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其中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5.5%左右。应该如何解读这个数字?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军教授5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说,5.5%左右这个预期增长率的确是过去二十多年来中央政府订立的GDP增长目标迄今最低的一次,它到底是怎么来的,需要回顾一下过去的目标。2012年之前,中央政府订的目标基本都是8%。之后出于经济过热、要进行宏观调控等原因,在2013年和2014年,我们主动把经济增长目标适当调低,降到了7.5%。但是,从2013年到现在,中央设定的经济增长目标的确出现了不断下调的情况,现在到了5.5%。
那么这到底正不正常?张军认为,表面上看,这一GDP增速目标的数据的确在逐年下降,这是因为现在设定目标时要考虑前一年实际完成情况与目标的差额,如果前一年未很好完成目标,或只是接近完成,那么出于留有余地的考虑,当年就要调低经济增长目标。张军说,这些年来,调低目标的情况比较多见。
张军认为,这有多方面原因。首先,前些年中国经济经历了高速发展,体量变大后,发展速度放缓是客观趋势,这就像滚雪球一样,雪球越大滚得越慢。其次,之前中央政府对地方从单一的GDP增速方向进行考核,但这些年考核标准不断转向追求更多元和更多任务的目标,比如对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这三大攻坚战的完成效果如何等等。从重要性上来说,地方政府意识到三大攻坚战可能超过了GDP增长。由于自上而下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的转变,绝大多数地方政府也主动调低了地方的GDP增速目标,而且,必须完成GDP增速目标的压力也变小了。由于不再像之前那样地方会超额完成GDP增速目标,结果我们看到现在多数情况下,我们每年实现的GDP增速只是接近、但几乎不再超过目标了。这可能是中央制定的GDP增速目标逐渐下调的一个原因。
张军说,如果单纯从GDP增速的角度看,现在注重质量的发展模式确实对经济的各种政策约束变多了,但进行有质量的发展这一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不太可能走回头路。不过,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了发展是第一要务,这意味着作为依然有经济发展潜力的国家,我们的很多问题还要靠发展来解决。这也释放了一个信号,与已经发展不动、只能考虑如何切蛋糕的一些发达国家不同,我们还有很大的发展机会,蛋糕还要做大,而且必须做大。
相关报道
今年GDP增速目标5.5%如何实现?国家发改委主任回应(新华社)
在3月5日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首场“部长通道”上,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何立峰说,2021年我国经济总量达到114.4万亿元,中国经济一年净增13万亿元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是第一次;按美元折算,增量达到3万亿美元,也是世界经济发展史上从来没有过的。
这说明中国经济发展后劲很强,韧性很强,市场主体活力和抗风险能力都很强,这是实现经济增长预期目标的信心和基础所在。尽管今年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挑战较多,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也不少,但我们有条件、有能力、有信心实现全年目标任务。今年5.5%左右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经过努力是可以实现的。
点击进入专题: 踔厉奋发·笃行不怠-2022年全国两会新浪特别报道 建议硕士研究生招生改为申请制 3月5日两会晚报责任编辑:刘光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