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攀西试验区“顶层设计”着陆考验地方政府执政智慧

21.11.2014  21:57

        中新四川网11月21日电 (高寒)首届中国(攀枝花)钒钛产业博览会即将召开之际,记者通过在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下称攀西试验区)多地采访发现,资金短缺、技术瓶颈仍是困扰其发展的重要因素,从长远看,推动国家层面攀西试验区向纵深发展,亟须打破区域行政壁垒、合作发展,解决投融资难题,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使其“顶层设计”快捷着陆。

        去年3月,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攀西试验区,规划面积近3万平方公里,涵盖四川的攀枝花、凉山、雅安13个县(市区),到2020年,建成2至3个千亿级产业园区,且围绕在财税、供地用地、直供电、资源配置管理、生态补偿等政策范围,加强与国家相关部委衔接,争取落实国家支持政策。

        作为中国唯一国家级试验区,其跨区域的“顶层设计”,受到国内外瞩目的同时,考验着地方政府执政智慧。

        试验区的焦虑

        攀枝花作为攀西试验区的核心区,一直扮演者“先行先试”的角色。在面对钒钛产业下滑的冲击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双重压力下,攀枝花正在度过一个嬗变阵痛期。

        年初发布的《攀枝花市攀西国家级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中指出,其存在过分依赖资源开发、发展模式粗放导致产业结构单一、产业布局分散、资源浪费严重及综合利用开发水平低、污染物排放量大等系列问题,亟需通过深化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探索资源创新开发新路子。

        “我们期望借助试验区的政策,走出一条资源型城市产业升级、城市转型、民生改善的可持续发展新路子。”攀枝花市市长张剡曾坦言,攀西试验区在产业政策、技术、人才、生产要素等诸多方面还有亟待突破的瓶颈。

        受国际市场影响,国内钒钛产能整体过剩,2013年,攀枝花有十数家中小企业停产;今年上半年仍有部分企业处于半停产状态。

        “核心技术的欠缺使我们的钒钛产品在国际上处于竞争弱势。”该市钒钛产业园区某企业负责人说,钒钛产品价格走低,创新能力薄弱。

        攀钢集团研究院的一份报告中指出,攀西地区已探明钒钛磁铁矿储量约100亿吨,尚有90亿吨以上潜在资源,铁、钒得到较好利用,利用率分别达到70%、41%,不过钛资源利用率处于较低水平,只有17%,超细粒级钛铁矿尚未实现回收利用。

        制约我国高端钛产业发展的瓶颈技术还未根本解决,目前每年新增含有钛的高炉渣300多万吨。攀钢一位研究人员说,希望争取国家层面的资金、政策等方面支持。

        据了解,依托攀钢建成的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目前每年要投入约1.5亿元经费开展试验研究。

        同时,凉山冕宁稀土、雅安石棉碲矿的开发利用也受到资金、技术牵制。

        四川冕宁是中国第二大稀土矿,受国际市场与下游产业链影响,稀土产业发展目前相对疲软,直接影响企业扩大规模。冕宁稀土工业园区副主任沈建国说,企业缺乏科技创新资金,产品市场占有率就会下降,企业难以向深度发展。

        要加速凉山资源开发,土地、税收、资金、产业政策等支持十分重要。凉山州发改委副主任成武毅直言,资金支持尤为迫切。

        期待顶层设计落地

        今年7月,攀西试验区第二次部省联席会议在成都召开,明确将深入推进试验区改革创新,争取国家支持开展资源税改革试点,且设立首期规模30亿元人民币的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投资基金。

        四川省省长魏宏指出,攀西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战略资源富集地,是四川多点多极支撑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要在深化改革上努力实现突破,重点在科技、财税、投融资等方面尽快梳理提出重大改革的具体意见,争取国家支持在试验区开展改革试点。

        高层的重视反映出攀西试验区政府与企业亟须“顶层设计”落地。

        四川江铜总工程师颜豪威说,冕宁稀土品位相对较低,开发成本高,竞争优势难以显现,希望加快试点矿产资源税征收改革,减轻企业负担。

        对纳入试验区规划的项目,实行审批权限下放一级的政策,争取将由国家核准、备案、环评的权限下放至省级,米易县委书王飚建议,将原来由省级核准、备案、环评的权限下放到市、县级审批,开辟项目审批绿色通道。

        记者采访发现,针对攀西试验区的多项政策仍停留理论阶段,配套政策不完善,一些红线地方政府和企业难以逾越。此外,受到交通、电力、体制等因素影响,资源难以合理配置,有效利用。

        对此,处于攀西试验区“核心区”的攀枝花,正在从突破核心技术瓶颈、政策鼓励、发展专项基金等多个方面“创新开发、先行先试”,推动其走向“深水区”。攀枝花的创新驱动发展将成为攀西试验区纵深发展的“风向标”。

        观察人士认为,从长远看,创新驱动攀西试验区纵深发展,需打破区域行政壁垒,避免各自为政,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互联互通、合作共赢机制,合理配置资源,完善产业链,推动“顶层设计”快捷落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