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巡礼之二】全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科技工作整体水平稳步发展

28.01.2016  16:27
十二五”期间,学校科技工作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科教结合为主线,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推进协同创新为战略选择,以机制体制改革为突破口,以制度建设为保障,紧紧围绕国家和地方发展战略目标,坚持开放共建,狠抓协同创新和产学研联合,认真实施各项战略举措,在科研项目、科研经费、科研平台、科技人才队伍、体系保障措施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新的突破和迈上了新的台阶。 扎实发展  科研管理水平显著提升 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大幅增长,承担国家重点(重大)科研项目能力显著增强,经费管理进一步规范化。五年来,纵横向科研项目立项2283项,立项经费50580万元,到校经费32989万元,科研项目和经费在逆势中实现了稳中略升的发展态势。其中,国家科研项目实现了四大突破,一是首次获得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二是首次获得科技部973项目,三是主持国家重大科技支撑计划单个课题立项经费首次突破5000万元,四是主持国家级国防重点专项项目,国拨经费首次突破1000万元。 定期组织开展科研经费专项检查,将科研经费检查纳入常规性工作范畴,将科研经费检查工作与“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反腐倡廉和党风廉政建设等工作紧密结合,针对科研经费使用中的薄弱环节和发现的问题进行纠错和整改。共计8000余项科研项目在“十二五”期间接受了专项检查和审计。 成果显著  服务地方能力进一步增强 五年来,共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40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鉴定成果56项;授权专利462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439项;出版著作134部;发表学术论文10695篇,其中SCI收录827篇,  JCR分区中一区48篇、二区189篇,值得一提的是,刊录我校教师发表论文的《Nano  Energy》和《Nature  communication》2014年的影响因子分别达10.33和11.47。 针对中核集团821厂、中核404厂、中物院核设施退役、中核272厂铀尾矿治理、飞凤山选址等问题,目前学校已与这些单位开展了全面的合作,为企业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为地方经济建设和国防军工行业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同时学校服务服务地方、服务社会的能力显著提升。   特别是学校“特殊环境机器人技术创新团队”  先后成功处置河南杞县和广东番禺的放射源被卡事件,维护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与社会稳定,在核行业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为我国核安全及相关领域的科研和技术发展提供了成功的范例,得到了国家环保部和国家核安全局的充分肯定,受到社会的一致好评,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 强化队伍建设    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 建成国家国防科工局科技创新团队1个,四川省科技厅科技创新团队2个,四川省教育厅科技创新团队6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四川创新团队1个,四川省农业厅科技团队岗位专家3个,绵阳市农业局科技产业团队4个,2名教师入选日本樱花科技计划,首批10人获得  “西南科技大学杰出青年科技人才支持计划”支持。采取“科研平台专职创新团队建设基金”和“科研成果后补助”等方式,在8个省部级以上平台建立38个专职科研创新团队,通过全职和兼职相结合引进外籍科研人员以及全职引进“海外博士创新团队”的方式加强科研队伍的国际化水平。 优化布局  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长足进步 截至目前,学校已拥有包括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等在内的省部级以上重点科研平台14个。“核废物与环境安全”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以高分顺利通过国防科工局的评估;“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通过教育部组织的验收和评估的初评工作。“十二五”期间首次获得认定四川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及培育基地3个;首次从四川省发改委和四川省国防科工办获得工程实验室和军民两用技术转移和产业孵化中心;与多家企事业单位联合共建“中子科学技术”等一批联合实验室。依托优势学科的科技创新平台已形成雏形。 为进一步加强省部级重点科研平台的建设力度,学校在省部共建等省级财政资金中为10个重点科研平台安排条件建设专项经费支持,平台硬件条件明显提升。 创新体制机制  营造科技工作良好氛围 为充分调动教师科研工作的积极性,营造创新、和谐、竞争、合作的科学研究氛围,结合国家及地方的科研政策及学校的实际,制定和出台了一批进一步健全科研管理制度和科技评价、激励政策,将科技体制改革逐渐引向深入的创新举措。自2010年起,先后制定印发了《西南科技大学科研项目管理办法(试行)》(西南科大发〔2013〕116号)、《西南科技大学科研行为规范(试行)》(西南科大发〔2013〕118号)等一批新办法,进一步完善了与学校发展相适应的科研管理政策。厘定了科技处工作职能,公布了权力清单,确立议事规则,明确了科室和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和廉政风险防控措施。 学校国防体系不断完善,首次承担的国防条件建设项目顺利通过主管部门验收,通过了军工科研质量管理体系换证审核,通过了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换证审核,通过了全军武器装备采购信息认证审核,为学校军工科研生产提供了资质保障,为学校国防科研生产提供支持。 主办、承办、协办“第十届固体废物管理与技术国际会议”、“中国核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青年论坛”、“2015全国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应用学术研讨会”、“2014年全国固体力学学术会议”、“2011ICWREE废物资源化与生态环境国际会议”、“第十届固体废物管理与技术国际会议”等大型学术会议107场;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来校作学术报告839场,其中院士及国际专家、学者163场。学校教师参加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1055场,其中501人(次)参加国际会议。为营造学术氛围,结合学校建校60周年,积极开展“百场学术报告会”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近年来,学校科技创新的关键指标稳步增长,“稳步发展”成为学校科技工作的新常态。在事关科技工作再上新台阶的重要战略机遇和稳步发展的“十三五”期间,学校将从科技发展实际出发,驱动“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这两个轮子,深化学校科技体制改革,科学引导调动教师始终保持从事科技创新的进取心,主动适应学校科技工作由“量变”到“量和质同步增长”的新常态,建设良好的科研环境,营造较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不断开创学校科技工作新局面,以改革的精神、创新的理念和科学的方法,为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勾画出浓墨重彩的一笔。(张婷  编辑)(科技处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