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考核机制 构建攻坚合力

17.02.2015  00:34

(2015年2月3日)

宜宾市扶贫移民局

 

扶贫开发新阶段,我市面对新形势、新要求,以创新考核机制为重要抓手,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市县各级、各部门、各方面投身扶贫攻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合力攻坚的新格局基本形成。

一 、以创新谋求突破,扶贫考核体系趋于完整

针对实现全面小康目标和新阶段贫困的现实困难,为统筹专项、行业、社会力量,深入实施精准扶贫,我市坚持以创新为动力,在“硬约束”、“强激励”上探索突破,扶贫开发考核体系日趋完整,呈现出“ 全覆盖、多层级、差别化、制度化 ”的特点。“ 全覆盖 ”:考核对象范围涵盖县(区)、部门以及社会扶贫参与主体。“ 多层级 ”:市委市政府对县(区)综合绩效目标考核、农村工作考核和扶贫领导小组考核。县(区)对乡镇 “捆绑式”考核。“ 差别化 ”:对国家片、省片和片区外的县(区)实行差异化考核。“ 制度化 ”:针对不同的考核内容,制定了考核办法,注重过程监管和结果运用,实现考核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

二、以差别化考核为手段,推动重点工作层层落实

我市实施的不同类别县(区)差别化考核机制,提升了党委政府对扶贫开发的重视度,推动了重点工作的落实。 一是 将扶贫工作作为市委农业农村4个单项考核之一,扶贫领导小组考核制定的《扶贫开发工作考核评分办法》包括扶贫解困、重点工作等5大类18项指标。2013年,市委考核表彰奖励了6个县(区);去年,市财政绩效考评专项奖励4个县(区)200万元。 二是 将扶贫工作差别化纳入片区县综合绩效目标考核。2013年,对国贫县-屏山县的综合绩效目标考核扶贫工作7分,去年,出台的《乌蒙山片区县扶贫开发目标考核办法》明确了扶贫解困、工程推进等5大类17项指标,取消了屏山县GDP考核,扶贫工作8分,4个省级片区县扶贫工作各2分。 三是 市县乡镇层层签订扶贫开发目标责任书。如屏山县执行部门和联系乡镇捆绑考核,牵头部门5分;重点贫困乡镇7分,一般乡镇5分。片区外的江安县对部门和乡镇综合目标绩效考核扶贫工作均为2分。去年,市县两级财政专项预算6300多万元,增长22%;解贫人口8.6万人。

三、以专项考核为抓手,带动行业部门尽责履职

我市行业扶贫考核机制统筹整合了行业部门力量合力攻坚。 一是 行业部门责任制。市委市政府将基础扶贫、住房保障等“六大扶贫工程”15项重点工作的目标任务全部落实到市级13个牵头部门和35个责任部门,年度涉农资金不低于25%投入到471个贫困村。 二是 建立了《行业扶贫工作报告制度》,各部门年底向市委市政府和市扶贫领导小组报告扶贫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去年,乌蒙山年度计划完成投资15.6亿元,超省计划64%,彝家新寨建设整合投资2200多万元,是省计划的2.2倍。今年,在经济下滑、财政短收和农口部门预算零增长的情况下,市级扶贫资金预算增长15%,县(区)增长不低于10%。

四、以定点考核为示范,激发全社会参与扶贫热情

我市的定点扶贫考核机制,营造了全社会关心扶贫、参与扶贫的良好氛围。 一是 市委市政府建立了定点扶贫工作责任制,制定了《2012-2015年定点扶贫工作方案》,今年将市级36位领导和市级166个单位全部安排到精准识别的贫困村帮扶,明确了具体任务和要求。 二是 市委组织部、市扶贫移民局等五部门制定了《定点扶贫工作考核办法》,考核结果由市扶贫领导小组书面通报,并纳入综合绩效目标考核。 三是 建立了《定点扶贫工作到村扶贫登记制》,并按季通报帮扶情况,有效解决了定点扶贫走过场和不到村不到户等问题。如市委宣传部主动与我局合作,实施 “千企万户爱心结对”活动,首批50户全部结对,帮扶资金近40万元。去年,全市1235个定点扶贫单位帮扶资金9962万元,社会各界帮扶资金3457万元,全社会参与扶贫的氛围加快形成。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会议要求,继续深化扶贫改革,进一步规范完善考核体系,着力将扶贫工作纳入所有县(区)综合绩效目标考核、扶贫驻村工作考核、贫困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经济社会发展实绩考核等方面,创新完善考核机制和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