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交接”创新接力棒 中国科学院院士翟婉明当选新一届成都市科协主席

31.03.2014  21:35

        四川在线消息(四川在线记者 郑其)“以前是搞科研和教育,面对的是实验、数据 和学生,当选新任成都市科协主席,‘忙’的外延更广了,对我而言,这是责任,也是挑战。” 今(31)日,成都市科协第八次代表大会上,被誉为“中国铁路提速保护神”的中国科学院院士翟婉明,从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景中手中接下创新“接力棒”,成为新任成都市科协主席。

        用科学的坚持精神做好新工作

        以往采访翟院士“三句话不离本行”,以个人关注的科研领域为主。而此次采访中,翟院士聊得话题更多倾重于如何站在新的视角,谋划创新驱动,话题从产业转型升级到校 地成果转化,再到新时期科普活动推进……

        “以往的工作,是聚像的‘点’。而现在新接任的工作,是串联的‘面’。不过,其 间很多东西,都是一以贯之的,比如责任与坚持。”翟婉明说,他平时大多数时间里,除了辗转于实验室、教学室之外,还有很多时候需要在地理条件不同的地区进行实际踏勘、 实验。

        谈到如何做好成都市科协主席这一新职务,翟婉明想了想,说:“忙碌只是一个层面 ,更重要的效果,科学研究的目的,最终是推动发展,新的工作,就是让创新的工作,找 到生根的土壤。”他继续讲到,“近期我一直在琢磨,我们的工作支点在哪里,两个方面是不容忽视的,一个是服务产业,一个是推进科普。

        上任首要工作,促进校地合作从轨道交通做起

        “我一直在关注一个现象,成都市丰富的科研资源,如何服务地方经济,也就是校地 合作促进成果转化的问题。”翟婉明分析,从西南交大到中铁二院、中铁二局等等,成都 的轨道交通具有非常丰富的资源,而这些资源服务成都经济社会发展,还有大有可为的存量资源挖掘,“当务之急,就是整合产业链资源,为产业链各方提供必要的支撑与服务。

        在他看来,“‘交通先行’不仅是完善城市发展的路网骨骼,惠及民生,它还能拉动产业,从产业的维度,‘交通’本身是一个能在成都形成竞争优势与产业集群的庞大产业。”翟婉明分析,从科研、人才资源,到市场、技术,成都轨道交通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在翟婉明眼里,与产业同样重要的,就是科学普及。“进入信息化时代,科普传播的方式 与参与者同样需要更新,在科普阵列里,中青年科学家的比例较少,所谓积土成山,从事 科普事业是一种责任,每个人做一点,加起来就会很多。” 翟婉明呼吁,希望会有越来 越多的中青年科学家参与到科普事业之中,用自己的力量,影响热爱科学的青少年。

        【人物简介】

        翟婉明: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南交通大学首席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机械工程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千人计划”专家顾问组成员。长期从事铁路工程领域动力学理论与应用研 究,创建了机车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体系,建立了车辆-轨道统一模型;提出了机车车辆与线路最佳匹配设计原理及方法;主持研究建立了列车-轨道-桥梁动力相互作用 理论及安全评估系统,被媒体誉为中国铁路提速保护神。曾获“长江学者”成就奖等荣誉 ,2013年6月,获2012年度四川省科技杰出贡献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