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川羌族自治县创新就业扶贫“六种模式”助推脱贫攻坚

30.09.2017  00:05

 

为提高全县贫困人口就业能力,促进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确保贫困人口实现“有劳动能力的全就业、有创业项目的全支持”,北川创新就业扶贫“六种模式”,开辟就业扶贫新天地,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坚实基础。

大师带动模式。 加大水磨漆艺、古羌茶艺、羌绣、草编、钳工、汽车维修等技艺的县级、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力度,建成县级技能大师工作室6个、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申报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3个。由具有绝招绝技的技能大师领办技能大师工作室,开展高技能人才培养和技术攻关,充分发挥技能大师在带徒传技、技能攻关、技艺传承、技能推广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大师工作室通过技术创新和新产品研发,带动地方经济发展,为贫困劳动力等就业困难群体提供了更多就业岗位,已解决800余名困难群众就业。

基地示范模式。 大力开展就业扶贫、贫困劳动力培训、返乡创业示范、大学生就业见习等各类基地建设工作;加大各种优惠政策落实,让各类基地充分发挥辐射、引领、示范、带动作用,让更多企业、合作社充分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今年以来,全县共建就业扶贫基地3个,县级“就业扶贫基地”振兴茶叶种植合作社吸纳16户贫困户入股,按年不低于8%的比例分红;遴选推荐的县羌山雀舌茶业有限公司经人社部、国务院扶贫办审定荣获“全国就业扶贫基地”称号,该基地主动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有效促进200余名贫困人口实现灵活就业,每年收购贫困户和群众鲜茶叶1500吨,户均增收2000元;建设贫困劳动力培训基地3个,培训贫困劳动力382名;建设返乡创业示范基地5个、大学生就业见习基地2个,吸纳218名贫困劳动力就业;42名贫困劳动力实现自主创业。

文旅结合模式。 抢抓北川全域旅游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深入挖掘羌绣、草编、手工茶等民间民族技艺,组织开展羌绣、草编、手工茶制作、中式烹饪、酒店服务、餐厅服务等职业技能培训班,促进贫困人口就近和居家灵活就业。1~9月,围绕全域旅游发展举办以文化旅游业相关工种的职业技能培训班11期,培训478人,促进426人实现就业。

能人引领模式。 充分挖掘各类能人潜力,释放能人效应,将能人观念新、见识广、能力强的独特优势与脱贫攻坚充分融合,树立典型,积极向国家、省市推荐各类能人,让全县各类能人引领带动贫困家庭创业就业,实现“能人”带众人。先后成功推荐全国“优秀农民工”1人、四川省“优秀农民工”2人、四川省“返乡创业明星”1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2人、绵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3人,这些能人引领127名贫困劳动力实现创业就业。

志智双扶”模式。 为提高就业扶贫水平,使建档立卡贫困户最终拔掉穷根,采取“志智同扶”,“输血”“造血”并重的就业扶贫方式,以“订单培训送就业,菜单培训送技能”的培训模式,为贫困劳动力“量体裁衣”,举办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扶贫专班,补贫困劳动力技能短板,让每一个建档立卡贫困家庭至少有一人掌握一门技术,实现就业创业,促进贫困家庭增收致富。组织16名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免费参加四川省首批跨市(州)就业培训“扶贫专班”,15名学员取得国家职业资格中级证书;举办绵阳市非遗羌茶手工制作、中式面点师等“扶贫专班”5期,670名贫困劳动力参加培训;举办职业技能、劳务品牌培训班35期、1612人。

扶持激励模式。 多举措激励贫困家庭劳动力树立自主脱贫的主动意识和“脱贫光荣”的理念,转变“等、靠、要”思想,增强脱贫信心;大力营造尊重创业、支持创业氛围,使更多贫困家庭树立自主创业意识,提高创业能力。对符合条件的贫困家庭创业者提供2年免息的小额担保贷款5-10万元;鼓励高校毕业生积极创业,对符合条件的发放1万元的创业补助;健全完善服务体系,支持贫困家庭劳动者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发放创业贷款56户518万元,促进50人成功创业;专门针对贫困村的贫困劳动力开发公益性岗位733个;发放企业稳岗补贴60余家、170多万元,稳定就业岗位400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