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与典范推动宜宾现代茶产业跨越式发展
四川在线宜宾频道消息(叶茜 记者马俊杰) 2014年5月即将开幕的中国四川国际茶业博览会,主办方为宜宾茶企预留60个席位,与雅安相当,川内最多。
宜宾茶业,川南腹地。川茶丹田之位,三江九河,茶园广阔。连续七年,“宜宾早茶”进京赴蓉,为的是先声夺人,叫响早优双绝。“求关注”仅仅是一种说话方式,长久的关注来自于业界对典范的侧目。
态 度
宜宾茶自古不缺历史背景,茶这种来自于自然生长植物的饮品历来是这个地方的一种生产生活方式。宜宾的山水适宜种茶,家家户户能种茶,企业准入门槛也低。即便一棵茶树没有,到茶叶产地去建一个加工厂,申请品牌,照样发展迅猛。这就造成了过去几十年,除几家思维清晰、发展成熟的茶企外,宜宾小茶企散落分布,仅仅提供基础茶、散茶为生,茶叶品质不稳定、标准化程度低,宜宾茶业的民间语言长久停留在省略号。
2014年2月28日,筠连县西林村3000亩茶山上,茶农正在采摘本村今年第一批新芽。兜兜里的一斤嫩芽芽有着云雾茶的特质,拿到山下,可卖四百二十元。比起过去几年一斤大叶茶只卖几块钱,现在的西林茶园,通过科技改良,茶叶品质和知名度大幅提升。
西林村村支书樊忠才头两天代表西林村茶叶合作社参加了宜宾早茶节开幕式。这一届早茶节开幕式与往年以品鉴活动开幕不同,会议集合行业高端人士对宜宾茶产业集中“论道”,直面短板,寻求出路。会场主体是宜宾各个茶企与一百多个茶叶专业合作社,往年站在幕后的合作社站到了台前。
以主角身份坐在大会场里,樊忠才心里盘算着,这么多的茶企,这么多的合作社,这么多的茶叶,一个小小的村社,怎么能有一片自己的天地。要让茶农的茶叶不止卖到四百二,还要卖到一千二,看来,要将西林特有的扁茶好好打造,引进企业也好,注册商标也好,要进入标准化质量认证体系,让西林的茶经得起市场考验。
路向宽处行。与樊书记一起坐在会场里的合作社领头人各有一把算盘,但走生态高效茶叶基地和规模化有机茶园是宜宾茶业在不断前行过程中横向比较找出差距后,寻得的集体答案。
追 求
川红工夫,由著名的正山小种演化而来,川红集团继承这一著名品质,企图从工艺到营销,将工夫红茶的魅力发挥到极致。川红集团于去年推出的“长江红”新品融合了宜宾独有的万里长江第一城和川红的特点,将宜宾的茶提到“长江”的高度,川红市场化战略部署的各家体验式门店,将长江红摆在高位,用终端的直接推荐完成消费市场对品牌的认可。
“长江红”与川茶集团推举的“天府龙芽”正在向大区域共享品牌迈进,一“绿”一“红”在区域品牌建设中一路领跑,相得益彰。一片茶叶,如何能发挥最大的效应,从产业链到分子结构,都得研究。
2013年中国绵阳科技博览会上,宜宾展馆,一个名为富正源的企业前站满了人。展台上摆放的透明皂被参观的人群迅速拿走,大受欢迎的透明皂,原料即是茶叶。这个位于宜宾的小企业,在过去的两年中,用“茶多酚生产中高效率溶剂回收系统”等30余项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为宜宾赚回了可观的收入,该企业持续向国家专利局申报茶叶深加工专利,力将茶业精深加工这篇文章写成连续报道。
宜宾不缺乏技术流。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川茶集团前身的叙府茶叶研究所,依托自身,聘请西南大学“外援”专家致力于产学研的一体化探索。
今年宜宾早茶节上,川红集团总经理陈岗提及,今年6月即将竣工投产的川红工夫自动化、智能化技改工程,是具有国内的领先水平的红茶生产线,建成后将使川红工夫的生产技术水平再次更新。
2013年至2014年,全国茶行业唯一“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四川省茶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茶叶质量检测中心”;“川茶产业技术研究院”、“川茶产业商学院”即“两院两中心”落户宜宾,落户川茶集团。行业唯一,这是对过去宜宾茶叶科技创新成果的充分肯定,也是为宜宾乃至四川茶产业实施科技创新提供了更高的平台和载体。
川红集团庆符镇生产车间
“研究、创新、示范”,这是川茶集团掌舵人颜泽文对一手利导的“两院两中心”的简短概括。进一步与中国茶叶研究所、四川省茶叶研究所、西南大学、四川农业大学等省内外科研院所开展长期的战略合作,将成果共享。
名号只是名号,引领川茶乃至全国茶产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话语权,才是系列动作的最终目的,宜宾茶业,一直未放弃对“卓越“二字的追求。
拓 展
天府龙芽、宜宾早茶、川红工夫、屏山炒青、筠连苦丁茶、新型黑茶、超微茶粉、茶食品、茶多酚……多个系列产品显示着宜宾茶业调研市场,调整产业结构,不断拓展自身的一一列举。
2013年初秋,珙县石碑乡红星村,古代贡茶产地,茶农王光宇一整天埋在茶园里,利用采茶机械将川云之巅的最后一批秋茶收毕。“现在的夏茶秋茶不像以前一样不值钱,夏秋茶可以用来制作黑茶等新型茶品,不做茶还可以用作深加工,茶多酚就是一种新型食物添加剂”,茶农一年三季劳作,冬季管理、休养生息,来年又是新芽。这位资深茶农已领悟了“提高夏秋茶利用率”的现实含义。
产品向全产业链延伸,市场向海外拓展。四川升泰茶叶,出口创汇的明星企业。近三年,公司实现了“三级跳”,每年都有较大增幅,2011年至2013年,出口创汇分别为262万美元、302万美元、412万美元。同期分别增长26%、48%。连续三年茶叶出口创汇居四川省第一名。
我国是世界茶叶主要出口国,但我国的茶叶出口完全由沿海及几个中部省份所包揽,随着沿海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人力等资源成本的上升,出口压力增大,为川茶开辟茶叶出口市场带来个中机遇。
宜宾作为四川茶叶主产区之一,拥有大量的夏秋茶资源,夏秋茶本身又具有适合生产非洲、中东等市场要求的大宗绿茶的特点,利用夏秋茶资源可开发生产适合这些国外市场消费口味的产品。“2013年出口茶叶8000吨,未来三年达到出口创汇3000万美元”是四川双星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应翔的短期目标,而目标确定正是基于以上对国际市场的清晰认识。
出口,对于宜宾来说,并非看上去很美,宜宾茶叶的生态高质恰恰为位居川茶出口第一位埋下伏笔。升泰与双星两个中小企业的实践印证,另辟蹊径,风景独好。
融 合
2014年3月10日,汇聚了四川省茶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宜宾川红茶业集团有限公司、四川早白尖茶业有限公司、宜宾醒世茶业有限公司、四川省珙县鹿鸣茶业有限公司、屏山炒青集团六家企业的200多个产品的宜宾早茶品鉴活动在成都100多个宜宾茶叶门店、形象店同步发声。
这不仅是一场集体叫卖,还是一种影响力的众筹。
叙府茶业放弃了多年苦心经营的品牌,突破行政区域,联合省内、市内多家茶叶龙头企业,组建川茶集团联盟,实施抱团营销战略。
川茶集团,听起来高端大气。怎样才能表现其低调内涵?
联合凸显低调,共享彰显内涵。
“联盟是一个平台”,解决众多茶企单打独斗,恶性竞争的过去。行业需要解剖,更需要融合,颜泽文说道这一创举,希望人人都明白他的用心。
平台即可共享,在面对市场这个战场,联盟比单枪匹马提劲。“过去太过依赖政府,现在,依靠,但不依赖。”
共享品牌、共享资源、共享渠道,共同商定。联盟以企业为主体,将在未来时间里主动承担起产业发展突破瓶颈的责任,营造大市场、大品牌、大环境。
并未如行业协会的单纯联盟,川茶集团以利益为驱动,实施茶叶全产业链创新发展模式、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创新发展模式、投资与经营的创新管理模式、共建共享的品牌创新发展模式、多方共赢的利益分配创新模式,以资本和核心竞争力为纽带,提高共同利益为核心目标,面向全省,指向全球。
形式和内容的双重融合,是业内的又一次理念刷新。
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抱团,而非捆绑,这需要业内的共识,也是对业界突破的一种认可。
“通过对行业的统一认识,对茶叶全产业链的标准化再造,对平台的优势共享,对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宜宾茶业,四川茶叶定能夺得全国茶叶的一席主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