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投并购基金将引领潮流

18.05.2016  09:17
核心提示:  随着加入创业潮流的人越来越多,各大VC/PE机构的基金规模也在迅速扩增。投中研究院的调研结果显示,有91%的受访机构计划募集     随着加入创业潮流的人越来越多,各大VC/PE机构的基金规模也在迅速扩增。投中研究院的调研结果显示,有91%的受访机构计划募集 新基金 ,而仅有4%的受访机构表示暂不考虑募集新基金,相比于上一年,有更多的机构选择了募集新基金。一方面是更多的创业者以及更多的创业机构的资金需求,另一方面是2015年投资形势的高涨对投资者的激励。

  投中研究院认为,基金募集的火热和政府引导基金的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2015年政府引导基金爆发式增长,巨量政府资金涌入VC/PE。从接二连三地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到2015年年初设立400亿元的国家 新兴产业 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再到现在600亿规模的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政府越来越重视市场化运作在推动创业创新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调研结果显示,40%的受访机构期望在3个月内完成基金募集,期望募资时间超过半年的机构仅为21%。投中研究院分析认为,2015年的投资市场竞争激烈,市场整体募资节奏大幅度加快,众多VC/PE机构都选择了缩短募资时间来提高投资效率。同时,随着整个资本市场的升温,募资难度也有一定的下降,VC/PE机构可以更快速地获得投资者的出资。

  从新募集基金的币种来看,有62%的受访机构计划募集人民币基金,24%的受访机构计划同时募集人民币和美元基金,而仅有7%的受访机构计划募集美元基金。基金币种总体分布依旧符合近年来的主要趋势,相互之间并没有出现明显的替代现象。人民币基金有些许增长,仍是募资市场的主流;双币基金以其全方位的优势仍占据一定份额;而美元基金相比于人民币基金有着时间优势,较长的存续期可以投资更早期的项目。

  投中研究院分析认为,造成人民币基金火热的原因有二:一是在过去20余年里,由于国内资本市场对上市企业各项条件的严格规定以及上市排队时间的遥遥无期,搭VIE、境外上市是大多数创业者的选择。然而,随着国内新三板日益活跃、注册制计划推出,越来越多的项目选择在国内退出,而人民币基金既可以投海外,又可以投国内,从这个角度来说人民币基金在未来受到GP的追捧是一个长期现象。

  二是中概股回归。一方面,2015年年初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投资法(草案征求意见稿)》将国外实际控制主体纳入了监管范围;另一方面,国内多层次资本市场改革,注册制、战略新兴板等新政层出不穷,对于中概股来说,回归中国市场成为一个重要的考虑方向,国内投资机构面临广泛的投资机会。

  根据调研结果,未来创业投资基金和并购型基金将是市场主流,有69%的受访企业倾向于选择 创投 基金,49%的受访企业选择并购基金。另外,有27%的受访企业选择将定增基金作为其未来倾向的基金类型之一,远高于去年同期的2%。

  投中研究院分析认为,传统Pre-IPO投资模式面临退出困难的重压而导致投资阶段前移,市场投资机构普遍倾向于将资金投向早期与发展期基金,从而提前揽入优质项目来获取丰厚回报,尤其是有了新三板退出这一通道,多数创业者将挂牌新三板作为发展目标,缩短了发展周期。另外,并购基金的火热源自于并购市场的异军突起,通过并购传统行业能够实现转型升级,新兴行业则因此掌握最新技术、产业动态、实现产业链的完整布局。

  从基金募资规模看,调研结果显示,有59%的受访机构未来一年内的基金募资规模在2亿美元以下,同比减少12%,同时有25%的受访机构选择基金募资规模2亿~5亿美元,较去年同期的9%大幅增长。

  据投中研究院观察,基金的少额、快速募投仍是主流趋势,但随着市场制度的完善和投资管理体系的完备,投资人纷纷开始追求长期稳定的回报,基金募集规模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如若2016年新三板发展势头不减,主板IPO注册制顺利实施,将会有更多的GP选择募集定增基金和“上市公司+PE”基金,而其主流基金规模均集中在2亿~5亿美元。

  调研结果显示,母基金、上市公司和政府引导基金是超过七成受访机构的首要选择。母基金作为机构投资者,具备长期、持续稳定资金的优势,依靠常年的积累以及系统化的工作积淀,在基金的筛选、投资组合的分配与风险管理以及基金的监控等方面具有较高的专业化水平。其高回报率、高度专业化、市场化的特征为被投基金作了很好的背书,基金可以更好地进行剩余资金的募资,非常受一线投资机构的欢迎。

  上市公司仍是目前最受欢迎的LP类型之一,目前“上市公司+PE”式产业基金发展迅速,此基金首要目标是围绕上市公司的收购战略,有利于项目的退出和传统行业的转型升级,并且有上市公司作为隐性背书有利于GP募资。另外,GP和政府引导基金合作可以借助政府获得更多的资源,同时也因为政府引导基金不以盈利为目的,降低了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