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于文学何思索?

04.11.2017  14:42

 

何为夹杂创伤的文学?即战争、屠杀等造成人物身体和心理创伤带给文学思考,而成就的作品。

10月26日下午,为促进高校间的文学研究交流,在我校思学楼B307,四川大学教授王欣就“文学中的创伤心理和创伤记忆”为大家进行了详尽的剖析。讲座由我校外语院院长孙阳主持。

创伤,困扰创伤者的心理,影响创伤者的记忆,那么今日围绕创伤事件、创伤人物所展开的创伤文学有何思索呢?

就创伤心理,王欣以战争带给人们的伤害为例为大家解释道,如:《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主人公杰伊·盖茨比战争结束,携战功归来,等来的却是所爱之人却已嫁他人,沉醉于爱情梦幻的的盖茨比,最终落得被他人嫁祸而死,追根溯源莫不是战争的伤害。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但到玉簪束白头,最终也只能独把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创伤带给人们的伤害,难以在心中以正常的方式排解,这便是创伤者的心理。

而创伤记忆呢?即创伤在种族、集体、代与代之间的传递,使创伤记忆可以重复,融入一个民族或集体的文化记忆中。从此文学文本便成为了创伤的见证。

那么于文学,创伤又带来什么影响呢?

历史的车轮不会停止,这些战争和伤痛带给人们的伤疤终会痊愈。王教授谈到:唯零星的文字可以让历史再现。刺痛人心灵的刺刀不再锋芒,创伤文学作家们,将创伤主角因为创伤记忆所产生两个难以连通的领域——创伤领域和现在的生活领域的双重世界展现在人们面前。

而对于读者来说,品读创伤文学是一种孤独的情感体验,但在文字中我们找寻自己的缩影。这不仅是一段奇妙的成长之旅,也让读者以不同的视角反思历史在更迭中所带给人们的伤害,从而产生共鸣。”王欣说。

现代文化中,创伤艺术的形式变得更加多样化。图片、电影等形式层出不穷,讲述着创伤的影响力,更加震撼人心。王欣强调道,作者在作品中运用集体创伤的成规,刻画遭遇创伤的人物,又不只局限于文字的描述,更加直接的指出当代社会大多数人的压抑点,从而让观众以一个第三者的角度感受创伤记忆。

文学是一个包容性很强的体系,或许美好,又或许丑陋,但它只讲述真实。这就是它的魅力所在,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参与到文学创伤的研究中。”孙阳向大家提出号召。(大学生全媒体中心 文/陈星会 王天崇   图/蒲海峰)

 

听众们认真思考

同学向王欣教授提问

王欣教授做最后的总结

 

来源:校报记者团 审 核:曹正 编 辑: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