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落地生根系列报道之二:史维杰和他的配音基地网
“梦想总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出生于晋商源地的他,自幼便对许多晋商故事耳濡目染。“天地生人,有一人应尽一人之业;人生在世,生一日当尽一日之勤。”这是晋商精神的凝聚,也是他的座右铭。“穷则生变,变则通,通则灵。”他出生在一个生活条件艰苦的家庭,渴望改变窘困的现状,于是,他选择了自主创业。在他的不懈努力之下,终于与梦想越来越近。他,就是我校数字媒体学院的史维杰。
专业基础助力梦想起航
史维杰所学的专业是数字媒体艺术,包含影视、游戏、动画、新媒体传播等内容。在大三时,他毅然选择了创业,结合本专业的特点,开始实践创业——成都维度互动传媒公司的电子杂志项目。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这次创业以失败告终。之后,他与其他热衷于创业的伙伴们一起创办了成都影艺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承接影视和多媒体传播方面的业务。他边运营边陆续了参加校、市、省、国家级创业比赛,在数字媒体学院和新闻与传播学院多位领导、专业老师以及学校研究生学院领导的指导和支持下,他所在的 《成都影艺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小组项目荣获了 2014年“创青春”四川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金奖,同年,该项目在“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第九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获得铜奖。
在不断尝试和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史维杰分析到:虽然中国影视行业蓬勃发展,但在后期制作,如影视配音方面仍然有所欠缺,目前中国还缺少致力于配音业务的专业公司,配音是一个具有商业潜力的领域。他认为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创业风潮来临,结合市场需求、填补市场空缺的创业项目成功的几率很大。最后,他决定与创业伙伴扎根配音行业电商领域。
2014 年 9 月,他与 8 位创业伙伴一起成立了成都云之声科技有限公司,并筹建了品牌——配音基地网。公司建立了在线交易电子商务平台,为用户提供多语种配音及配音业务担保交易等服务。据悉,配音基地网是配音行业首家综合电商服务平台,开创以字定价的行业定价标准。初步规范了行业标准,为行业服务者和消费者提供了便利。成都市高新区区委书记刘超曾考察并高度肯定了该项目。
目前,公司坐落于世界第一大单体建筑——环球中心,寓意立足环球,放眼世界。这一次,史维杰的创业项目成功了。
多方支持鼓励自主创业
2009年进入川师大学习后,史维杰进入由教育部与福特基金会发起的“提高高校贫困生能力”(Pathways toHigher Education,简称 PHE)项目,并参与了绿色创业俱乐部,接受了首期 SIYB 创业培训。此后,他陆续得到了我校数字媒体学院、服装学院、新闻传播学院、文学院等诸多老师的支持与指导,在长期的学习生活中,他和同学之间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奠定了良好的创业基础。在大三时,他通过学校和政府网站了解到,现在国家也支持大学生休学创业。他找到时任校团委书记的康胜,向学校详细陈述了自己的想法和创业项目。由此,他被特批为川师大首位休学创业的同学。
在创业的过程中,他们获得了政府政策的扶持、多方资源的扶助,如欧盟项目创新中心(成都)、四川省人力与社会资源保障厅、共青团四川省委、共青团成都市委、高新区创新中心、天府创新中心、成都高投、四川省山西商会等,此外,还有川师大校团委多位领导和老师的悉心指导,多方的扶持让他们有了坚持创业的勇气,也更加坚定了创业的决心。
成都云之声科技有限公司获得了成都信星网商虚拟产业园和成都高新孵化大市场、高新区创新中心的直接帮助。在资金上,他们获得了天使投资以及政府补助等,这样的直接投资,使得他们的创业道路更加顺利。
不惧挑战展望创业前景
随着中国多媒体产业迅速发展,配音基地网在国内市场稳固发展的同时,将未来的发展目标定位在全球,不断完善用户体验,持续优化安全机制,努力提升服务质量,力争成为全球语音服务商及语音产品电子商务网站的佼佼者。
服务,是配音基地网的核心价值。在“用户至上”思想的指导下,在“追求卓越、超越自我”的精神激励下,配音基地网凭借先进的技术和严谨的管理,以快捷的交易速度、便利的交易流程、人性化的交易服务和不断优化的交易安全机制,为用户提供每周 7 天、每天 24 小时不间断的配音服务。
创业并不是一帆风顺,在去年,史维杰面临巨大的市场变革,遇到了公司转型的瓶颈。他感到迷茫、困惑,迫切希望有指路的明灯出现,解决当下的问题,然而每天都面临不同的挑战和烦恼,像他这样“摸着石头过河”的创业人,所有的困难都需要勇敢承担。一年来,团队成员齐心协力,不断地尝试,反复研究和讨论,他们常常因压力而烦躁、易怒、失眠。创业的艰辛,体现在一个个失眠夜晚的煎熬中。现在,他们已经渡过了那段艰难的时光,公司也成功转型。
他们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解决配音基地网国际贸易的业务开展和支付系统、交流沟通系统的建设。对于国际市场,他们有敏锐的触感,明白这是未来的方向,但是由于经验和阅历的缺乏,对于国际贸易的流程仍然了解有限,仍然未能突破。史维杰说,目前团队迫切地希望得到这方面的帮助。(本报记者 赖亚男)